第353章 莫氏归乡,粤西风动(第3页)
莫子潢摸了出一个黑檀木盒子,盒子中用红绸布包裹着两支毛笔,莫子潢郑重递给了吴川陈氏的族长。
吴川陈氏,便是陈上川的宗族。
“这是兴唐王世子百日胎发所制的毛笔,大王和王妃托我带来,交予舅家。”
叶小妹还是在与陈家表妹的竞争中落败了下来,原因倒不是她不受莫子布喜爱,而是接连生了两个女儿,实在没法竞争了。
陈家族长一听,激动的脸色潮红,非要下拜来接这两支毛笔,其余陈氏族亲,也个个喜笑颜开。
“大王是咱陈家的外孙,还记得万里之外的舅家,大侯爷你放心,以后只要大王一句话,我们高雷廉三府的舅家子弟,就拿起刀枪跟他干鞑子。”
这些人,这些在粤西极为抱团排外的宗亲,就是当年陈上川能立足的基础,也是莫玖一个十七岁少年,能有上千人跟他南下南洋的原因。
“大王已在安南东都周围,准备好了一百多万亩地,凡陈莫两姓族亲前去,男子给三十亩,女子给十亩。”莫子潢接着说道。
莫子布当然不会把所有的地都分给安南人,而是留了最好的一百三十万亩地,且就在河内周围,灌溉便利,土地肥沃的土地给自己宗亲。
这三十万亩土地准备安置四万人左右,其中丁男至少三万。
有了这么多地,足以支撑这些族亲自己装备火铳、刀枪等,他们就
是莫子布用来保障自己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险。
太好了,大王果然是咱自己人!”各个宗房的长辈们顿时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欢呼,是个人都知道,安南东都那边的土地有多肥沃。
“不去女仔,去什么女仔,都去壮丁,各家各户把能打的都统计出来,一人三十亩地呢,让他们去北河娶安南汉女,保卫大王。”
有族老大声的提议到,马上就有长辈也开始附和。
“对,咱自己的女仔留在家,走的人把地给她们,再从粤北、漳泉那边招身强力壮品行好的穷仔过来入赘,这样咱们又能有一批能打的丁壮了。”
“这个办法好,这个办法好!”莫子潢一听,连连点头还真挺有道理的,就该这么办。
反正北河乱了几十年了,女多男少,随便怎么都能娶到老婆,而自己家乡这边,乡里的苦汉子娶妻可难了。
“大侯爷,大王有没说琼岛上的宗亲该怎么办,是现在就起兵赶走鞑子吗?”
黎兵千户来的莫氏宗亲大声问道,不过他不是真要问怎么办,是想问莫子布会给他们什么好处。
因为去河内定居什么的,对于已经半黎族化,成为当地土司的宗亲来说,吸引力有限。
“先不急,请黎兵千户的宗亲为我们招募黎兵做好准备,特别要控制昌化江一带,大王听人说那边有铜铁矿,未来成事了用得上。
至于宗亲们,大王决定咱成事以后,在乐安、崖州、陵水、万州四处设立镇守千户所,让我宗亲永镇此地。”
要搞工业化,石碌铁矿就不可能不找,因为石碌铁矿不但是中国极为罕见的富铁矿,还有昌化江作为水运出海,非常适合开采。
同时,石碌铁矿此时还没被发现,就是石碌这个名字,都是发现后命名的,因此只能让当地族亲先去勘测,找到地方后再开挖。
听着是镇守千户所,但他大概率就是世袭的土官,黎兵千户的宗亲也满意了,大笑着向莫子潢表达对莫子布的效忠之意。
随后莫子潢一共在雷州呆了十几天,拉拢完莫氏和陈氏的宗亲之后,周、蔡等大姓也给了不少东西拉拢。
其间又运了燧发枪九百杆,刀枪两万多把,缴获的北河兵各种甲胄一千套,开始疯狂武装整个粤西的宗亲,为今后拿下两广做准备。
特别是海南岛的宗亲,他们得到了武器之后,回去就能发动黎人跟他们一起闹事,满清在海南岛的驻军根本扛不住他们。
至少来说,未来的石碌铁矿稳了,这将会是北河发展工业的极大助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