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莫子布的隆中对(第2页)
另外,所有的战死旗兵的脑袋都砍下来腌渍好,京观就不在北河筑了,没人看到就没什么意思,等空了让海军运到广州、福州等地,筑给当地人看。”
我莫大王还是很懂宣传的,你把京观筑在北河没啥用啊!
这里又没旗人,旗人也不会到这来,不如拉到广州、福州等地,悄悄筑好,然后兴唐军大胜的消息,立刻就可以传遍各处了。
。。。。
‘噗通!’三元里何氏家族的族长,一膝盖就跪到了李献文面前,手里还举着一根粗壮带刺的荆条。
“驸马爷,何某有眼不识泰山,以前多有得罪,今悔之不及,特负荆上门请罪。”
李献文呵呵一笑,戏谑的看着眼前这何家的族长老爷,“何老爷这是做什么呀,我一过番的穷鬼,哪能当你一跪,真是折煞了,快起来吧。”
听到李献文在阴阳,何老爷就更不敢起来了,一个劲的说好话求饶,他身后三元里其他几大姓的族长,也装模作样举起荆条,口里大喊‘请驸马爷责罚!’
嗯,这广州西北的三元里,可是个好地方,虽然后世三元里抗英的名声,快被正宗老广聚居区这个‘梗’给盖过了,但在此时,这地可不寻常。
怎么说呢,此时的广州,就是全国唯一的超一线城市。
在这种在后世都要算大型城市的地方,哪怕就是菜蔬水果的消费,都是极为惊人的。
而三元里正好有种植这些东西的土地,因此它成了广州城的菜蔬水果主要供给地之一。
可以说,三元里的一亩下田,比韶州、肇庆这种偏远地方的十亩上田还要值钱。
渐渐地,依靠手里土地,三元里的大族开始垄断了一部分广州城的物资供应,以何、陈、林等姓为主的大族,差不多占据了超过六成的菜蔬供应。
日后三元里抗英的领袖之一的何玉成就是何家人,只不过不是何家嫡系而已,韦绍光等人则是何家的佃户。
从这里就可以看见,要在广州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把持这样的大好处,一定是有本地大族在支撑的。
没有一个随时能拉出几百上千人的大家族,早被人吃干抹净了。
何家就是三元里的翘楚,李献文刚到的时候,就想拉着何家一起歃血为盟。
可何家根本不鸟李献文,甚至在福康安到了之后,何家还曾想逮住李献文献给官府。
不过等到兴唐舰队北上广州湾,前线关于满清在安南被兴唐大王打的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何家立刻就慌了神。
是以面对李献文的吐槽,何家族长颇有几分唾面自干的狠劲,声称哪怕就是李献文把他打死,他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何翁,你现在不说把我丢进总督府的监牢了?”李献文狠狠出了几口前些天被何家的这种本地地头蛇逼迫的恶气。
何家族长背上情不自禁冒了一阵白毛汗,你小舅子兴唐大王派出大战舰,把虎门的炮台都轰烂了,现在谁还敢跟你们作对。
“只要驸马爷能消气,你说怎么样,我们这些人就怎么样!”何家族长大声说道。
“那你们三家,现在去把鞑子的两广总督永贵给杀了!”李献文把手一摆。
何家族长一咬牙,随后对着李献文一拱手,“驸马爷说了,那我三元里几万乡亲绝对照办。
只是我们是乡间农夫,比不得昆仑山的好汉,不一定能杀了永贵,但豁出命去杀鞑子的胆子,绝对有!”
说罢,何家族长收起荆条,就要出门去安排。“慢着,倒是不急在今日!”等到他们都要走出门去之时,李献文叫住了这些人。
有些人,不具有雪中送炭的眼光,且彼时你让他把全族几千口都搭上来冒险,也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但这些人,用来锦上添花也还是可以的。
李献文也需要何家这种大族的配合,以便在兴唐军没有进到两广的时候,能通过他们掌握大部分广州基层的权力。
何家等大喜,立刻开始回来对李献文表忠心。
客家大儒阴承方在屏风后面看见,对林乔荫说道:“有驸马爷在,两广无忧也,我等迅速往南,去见大王吧!”
。。。。
三天后,莫子布在东京城见到了林乔荫和阴承方。
我莫大王极为高兴,林乔荫算是他撬动的第一个大陆文人,是他全取福建的最大希望与未来功臣。
不过林乔荫没有居功,而是让阴承方走在最前面,对莫子布说道:“我林乔荫不过是个耿介书生,唯有克斋先生,才是帝王师!”
听到林乔荫这么说,莫子布笑着看向了身材矮小的阴承方,“久闻克斋先生大名,不知道有何教我?”
阴承方知道显露本事,为今后奠定地位的时候到了,他把手一拱,“阴承方,特来劝大王缓取两广福建。”
莫子布淡淡一笑,让两人在御书房中坐下,“天下人都劝我立刻北伐取两广福建为根基,趁满清大败一举奠定兴唐复汉之基业,为何克斋先生劝我缓取?”
阴承方捻了捻下巴上的山羊胡,“大王以为,兴唐要取两广福建的最大的对手,是何样人?”
莫子布有些奇怪问道:“克斋先生觉得,不是东虏和他们的走狗?”
阴承方坚定的摇了摇头,“当然不是,东虏此番主力大军覆没,广州旗人即将家家戴孝,他们根本不能阻挡大王哪怕一根毫毛。阻挡大王的,恰恰是广州人!”
莫子布似乎有点明白了什么,他把手一拱,很认真的对阴承方说道:“还请先生教我。”
阴承方也不打哑谜,沉声说道:“自十三行设立以来,天下间对番商行皆在广州,这可是每年两千多万两银子的天量买卖。
数十年来,光是依靠对番贸易生活的粤人,就有百万之多,他们的身家性命,衣食住行皆要靠十三行的对番贸易才能活,失去了这个,他们就只有饿死。
而广东,地狭民多,实际上并不能生产绝大部分的外贸商品。
其瓷器要从江西来,布帛绸缎要走江南来,锦绣绢布自四川来,茶叶以江南、福建为最好。
其余生丝、大黄、猪鬃、漆器等等,广东能产者,只有十之二三。
也就是说,广东是靠着全天下的货物在此出口,方才富甲天下,能养活广州城周围这数百万人的。
敢问大王,你现在进广州,做好安排这几百万人生计的准备了吗?
如果没有,等大王进了广州,满清趁机在宁波、松江再开十三行,这些被断了生计的人,他们会恨谁?
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可是有钱有刀,在各地都有声望之人。
就算是黄埔码头上抗包的力夫,那也是身强力壮,懂得纪律,发把刀枪就能上阵斩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