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莫子布的隆中对(第3页)
得罪了他们,大王就算进了广州,以您这几万人,能睡得着觉吗?”
卧槽!
莫子布抹了一把冷汗,真要得罪了这几百万人,玛德不用满清动手,他们就能把自己给平了。
这种断人活路的情况下,什么兴唐继汉、反清复明都不好使。光是黄埔码头的工人就有十数万,但凡被组织起来,就是莫子布的噩梦。
我莫大王尽力稳住心神,对阴承方说道:“但就算我不进广州,满清还是可以在宁波、松江开十三行,搅黄广州的进出口生意啊!”
“那就太好了!”阴承方大叫一声,“那样一来,就不是大王断了这几百万人生路,而是满清断了他们生路。
大王只需要把手一挥,这几百万人手脚并用,抬也能把大王抬到江宁城的大明皇宫中去了。”
啊对!好像确实是这样。
但阴承方接着说道:“但草民以为,乾隆绝不至于如此不智,他是不可能走如此愚蠢的一步棋的。”
莫子布来回踱步了几分钟,赞同的点了点头,“乾隆不是个傻子,这是肯定的。
那克斋先生,我该怎么办,总不能打垮了满清的主力,却不能衣锦还乡吧?”
阴承方大笑,“草民以为,大王可分三步走,第一步,要里子不要面子。” 莫子布亲自给阴承方和林乔荫斟了一杯茶,摆出一副虚心求教的姿态,“克斋先生请说,何为里子,何为面子?”
“草民南下时,已经去见过驸马爷银川侯李公了。
如今闽粤之地,特别是广州周围,昆仑山借兴唐精兵之势力,早已夺取了大量基层权力。
甚至在如今广东一省,大王的威望,昆仑山的震慑力,远比满清朝廷还要好使。
甚至可以说,大王已经可以动用两广相当大的民间力量了,这就是里子。
而满清所掌握的,不过就是官面上的几个官员而已,这就是面子。
所以草民建议大王,不要着急拿下两广,但要保持好对民间的影响力,使满清治权出了府衙就不好使。
如此主动就在大王手上,大王完全可以通过昆仑山调动民间大部分实力,偏偏满清还不敢有所动作,乾隆他们要敢破坏这个平衡,那就连面子都没了。”
“不错,确实是这样!”莫子布大笑,他完全可以通过昆仑山在事实上掌握广东,让满清在广东的治理基本瘫痪。
如此就算乾隆动了十三行的特权,那也不是他莫子布造成的,锅可以立刻甩到乾隆身上,完全是一举多得。
“其二,草民叫他扒皮抽筋!”阴承方继续说道,看来是有备而来。
“满清从这每年两千万两以上的对番贸易中抽取利润的方式,就是控制十三行的总商。
这些总商每年所得七成,都要上缴给以乾隆为首的满清贵人,他们心里必然很不愿意。
大王完全可以挑动他们,让他们为你所用,大不了抽成比满清低一些就是。
这十三行的总商,掌握了全广州的命脉,有了他们的支持,大王完全可以做到以满清的血肉壮大自身,然后来对付满清。”
莫子布明白了,但他比阴承方想的更远,十三行这种模式,莫子布未来肯定不会继续沿用,但这十三行的钱和人,他是绝对要用的。
甚至可以说,十三行的大小商人,比此时大多数酸儒,更适合开眼看世界。
本身就文官缺乏的莫子布,甚至可以从他们当中扶持起一大股政治势力,未来用来平衡文官。
“第三招,叫做李代桃僵。”阴承方说着,指了指他自己。
“草民与樾亭以及陈将军,已经在赣南、粤北、闽北的客家地盘上,拉起了一支队伍,只要大王可以援助一批武器,我们就可以立刻开始闹事。
大王素有客家人之王的大名,有了刀枪火铳,在这民风彪悍客家人聚居区,我等就可以为大王打出旗帜,牵制满清。
让江西和湖广的人知道大王的丰功伟绩,让他们知道,咱们汉人开始反清复明了。
如此,满清要对付我们都极为不易,哪还有多少心思放在大王身上,等乾隆把资源都调配到此处,大王早已势不可挡了!”
林乔荫也出来拱手说道:“王上,臣与克斋先生商议过了。
王上若是龙兴两广,那就要先取湖南和江西,不然就没有足够的米粮喂饱两广福建的百姓。
但王上其自南洋,有暹罗与嘉定、北河三地提供足够粮食,那若是要取两广,就必须要与江南一起取。
如此这般,才能得到最多百姓的支持,不至于让他们被满清拉过去,又让东虏使出以汉杀汉的把戏。
只要准备得当,未来拿下两广福建和江南,满清就大势已去,兴唐继汉复山河,当不远矣。”
有道理!
莫子布搓了两下手,这两虽然是书生,但看问题确实很准。
当然,这套行动纲领,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莫子布也不可能就听他们两一面之词就做出决定。
这不是过家家,而是定鼎天下的方略。
只不过,莫子布隐约觉得,大体的方向是没错的。
到底是现在取了两广,先把旗帜打出来,还是继续苟一年,然后连代两广福建和江南一起拿下,彻底奠定胜局呢?
当然,阴承方还是嫩了一点,这位在历史上顶着大儒的名头,一辈子穷困潦倒,现在一有大展心中抱负的机会,根本藏不住事。
他害怕莫子布有所犹豫,进一步提议道:“大王还可以趁此机会拿下舟山,昔日张苍水就在此处抗击东虏,乃是江南士林心中最敏感所在。
大王舟师无敌于天下,完全可以占据舟山,打出大明的旗帜,如此江南必然震动,有心志士,闻风云而动,大王之名,就可以深入江南了。
草民以为,大王此时的关键,不在占地多寡,而要让天下人知道,谁才是英雄,让天下有志于驱逐鞑虏的,知道来投靠谁。”
林乔荫也劝道:“达人见机,君子适时而动,大王如今之力,只够取两广,与其打草惊蛇,弗如不取。
待到天时已定之时机,再直下半壁,成就兴唐继汉伟业,就水到渠成了。”
莫子布沉默片刻,这与他之前想的三个月后就北伐广州,差距实在有些大,可偏偏似乎人家的策略才是正确的。
“克斋先生,樾亭兄,且容我三日,孤,要好好思考思考。”
键盘都冒烟了,这是昨天的,今天的早上起来再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