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542章 征服东瀛的关键(第3页)

 这其实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儒学反思和集大成之作,朱熹甚至在与吕祖谦谈论时,隐晦表达了对南宋王朝未来,以及其代表的汉人前途之悲观。

 而这本书,到了明代,儒家文人们看到朱洪武的势不可挡之后,并未真正去领会意思,反而束之高阁,继续开始沿袭并发扬两宋儒家的究极保守形态。

 但这本书,在不断遭受荷兰、英国、法国挑衅甚至意图进攻的萨摩藩,起到了极大作用。

 深深忧虑的萨摩藩士,把这当成了救命的稻草,在两股力量冲刷下,诞生了融合修齐治平和横渠四句的忧国忧民西南倒幕武士阶层。

 至此,真正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武士道精神,方才形成。

 最终,他们在西方世界制霸全球的背景下,奇迹般挽救了日本。

 这真是命数,汉人自己痛苦的总结,与明之遗民的反思,加上汉唐先秦古儒的思想碰撞,竟然被一群日本人吸收并发扬了。

 当然,倭人有一种特性,那就是他们能很熟练的把好的东西,统统玩成极端的,能要了自己命的玩意。

 当明治维新的豪杰们大多逝去之后,倭人立刻就把武士道精神,玩成了瞎几把愚忠,玩成了喊着天牢黑卡就上去玩命的愚蠢怪胎,最后成功把自己玩死了

 郑锦水就正徜徉在鹤丸城的大街上,并大摇大摆的进入了人声鼎沸的造士馆,

 今年三十岁的郑锦水,从来胆子都是这么大。

 十四岁时,父亲为了保护郑锦水在洛坤被当地乱民杀害,他跟了前来营救的皇帝。

 从此之后,郑锦水就一直被皇帝带在身边,当做自己儿子来教养。

 关系之亲密,就连如今被闽粤勋臣戏称为大佬森的皇长子阿森,都是直接称呼他为兄长的。

 关系这么亲密,还相当于半个宗室,郑锦水自然知道倭国对于皇帝和帝国的重要性。

 收服了倭国,至少增加五百万可以当牛做马扔到南洋的农奴,这对于现阶段南洋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

 有了稳定的牛马来源,华人贵族富豪们,才会不断往南洋砸钱去拓殖。

 同时,锦衣卫光是今年一年,就抓了三十多个企图从印度把黑阿三偷运到南洋的蛇头组织。

 可以预想的未来,因为利润可观,这股风潮会愈演愈烈,光靠堵,是堵不住的,必须要有一个代替品。

 那么最好的来源,就是可以当成半农奴使用的高丽和倭国人。

 同时,有了这些人,也能让汉儿不为奴的律令得到更好的执行,避免华人把自己同胞当奴隶用。

 第二个重要原因是,倭国就在黑潮的边上,从倭国去北美,远比从中土大陆去好省时省力的多,可以作为完美的前哨站。

 甚至中华要去北美,那倭国是一定要拿下的。

 最后就是消除隐患了,倭国多山,交通不便,看着小,但战略纵深实际上是有的。

 而倭国又是人口三千万的大国,还有一定民族意识,如果中华不能收服,一旦被敌人扶持掌控,那就是中华最大的腹心之患。

 随时面临一个祸起肘腋之间的隐忧,如果不能降服甚至融合,那唯一的选项,就只剩下了打。

 但是一个地形复杂,不与中土接壤,有民族意识,人口三千万,还有外援,可以称为大国的国家,要打,嗯,这得二十年还是三十年?

 所以,郑锦水要深入虎穴,来到皇帝秘密嘱托的,最能代表倭国未来的萨摩藩,看看这些小矮子,到底有什么特别的?

 在亲眼所见后,甚至与他们交流后,郑锦水才能写出具有针对性的奏章供皇帝参考,以便最重要的文化这方面,完善东瀛列岛的计划。

 这章肯定会被说在科普历史了,不喜欢的书友忍忍吧,不把这段历史说清楚,后面文化收揽倭人,就讲不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