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668章 后继有人了

 第668章 后继有人了

 “大侄子,你挺厉害啊,刚入国境就敢跟着闹事。”南京紫禁城中,莫子布看着刚刚到达南京的莫公泽,有些无语的说道。

 “你有没有想过要是你出了哪怕一点问题,我怎么向你爹交待?”

 还真是没法交待,因为按照欧洲的规矩,莫公泽是三哥莫子溶唯一的合法继承人,他要是没了,莫子溶辛苦经营一辈子的基业,都要交给其他人了。

 甚至莫子布这些年的布局都会完蛋。

 “侄儿莽撞,让陛下担心了。”莫公泽一看莫子布没有多生气,心里的大石头立刻就放下了。

 这样的大皇帝,要是脾气不好的话,还真挺让人害怕的。

 “不过去时,侄儿有四百精骑保护,随时准备有危险就撤离,幸赖陛下天威,帝国强盛,官兵用命,骠人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还挺会说话,当年你的儒学授业恩师是谁?”

 莫子布哑然失笑了片刻,这个生在欧洲,长在欧洲,还有一半欧洲血统的小子,但开口说话却是非常典型的儒生口吻。

 谁这么厉害,能把在欧洲的莫公泽教的跟在中华长大的没什么区别,甚至更像中华人。

 “侄儿授业恩师乃是高邮州人王公念孙。”莫公泽回答道。

 王念孙是此时著名的经学家,父子皆有文名,特别喜欢研究古训。

 历史上对战国策、史记、汉书、晏子春秋、墨子等古文的搜集、整理、考证、校对有不小功劳。

 莫子布哈哈一笑,这就不奇怪了,“原来是王念孙,嗯,也只有他能教出这么带有古风的人物了。”

 又闲聊了几句,莫子布起了考较的心思,三哥在关键时刻怂了,不知道这侄子能不能挑起大梁。

 而且莫子布有点摸到三哥莫子溶的想法了,他把如此重要的儿子派回来,一是表示认错。

 我都把自己唯一的继承人派回来要饭和表示诚意了,皇帝你总不能因为我没留在匈牙利而不支持我吧。

 第二则是让莫子布帮忙看看莫公泽,若是能扶持,那么这个才十五岁的少年,或许能帮助皇帝完成原本定下来的计划,即在欧洲中部,插入一个中华影响欧洲的堡垒。

 “汉川省你觉得如何,有什么看法?”莫子布让宫人送了些糕点过来,随后轻声问道。

 “汉川平原广阔,不缺水源,还有大江大河提供运力,但要开发出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这种地方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才能变为鱼米之乡,有人有钱有强力政府主导开发,就是好地方。

 不然,光是水泽中鳄鱼、蟒蛇以及大量在水中产卵的蚊虫,就能轻易击败人类。

 但幸好,中华不缺人,也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更有英明的帝王来开发汉川省。”

 莫子布赞同的点了点头,别说现在了,后世的缅甸农业发展不起来,除了化肥等缺少以外,最大的障碍,也就是这些。

 没有高效大量的水利投入,伊洛水大平原看着是鱼米之乡,但是洪涝旱灾频繁。

 水网密集是好事,但坏事就是水中孵化的蚊虫能传播疟疾,水里有血吸虫以及霍乱病菌。

 甚至到了2024,这地方都还有大规模爆发血吸虫病的例子,一次就能感染几百甚至几千人。

 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真正负责,有规划,能调动资源的强力政府去施行。

 如今的大虞,虽然没有共和国时期动员全国之力打血吸虫消灭战的能力,但是把这病控制到一个相对不那么频发的状态,还是可以的。

 至于水利工程等方面,中华在如今更是断档式的存在。

 “说得好,所以你的恩师王念孙,很快就要去汉川省就任巡抚了。”莫子布笑着说道。

 莫公泽的授业恩师王念孙除了是经学大家以外,还是水利大家,正好去汉川省就任巡抚,主要负责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动工。

 “那你说说,汉川省还缺什么?”刚才问了汉川是好是坏,这会就要看看莫公泽的观察是不是细致,以及对政治的敏感度了。

 莫公泽看着皇帝叔叔考较的眼神,连一秒都没犹豫,立刻说道:“汉川缺一位藩王!”

 还挺聪明,汉川省确实需要一位藩王坐镇,莫子布抬了抬手,示意莫公泽继续说下去。

 “汉川骠人不少,且历来是南洋强权,又离朝廷太过遥远很难沐浴王化,在这种地方呆久了,别说骠人,就是过番的唐人也很容易不知朝廷。

 特别是这一次,陈总督亲率汉川汉民和藩兵击败了骠人,解除了最大的危险,但朝廷并未出多少力,我看他们就已经颇以汉川人自己就解决问题而自豪了。

 如果让这种气氛继续蔓延,最多十年,汉川百姓就会抗拒朝廷移民,抗拒朝廷收税了,因为他们觉得这都是他们汉川人自己拼搏来的。”

 “唔,难道他们不会觉得,伊洛平原都是朝廷治理的吗,你的老师王念孙不正要去吗?”莫子布有点不太认同这个说法。

 “王公确实会去,朝廷还会派更多的人去,但百姓们要把这份感激寄托给谁呢,寄托给王公等官员吗?

 除非陛下愿意让王公这样官员做镇守,长期呆在汉川,还要保证这个官员,一直标榜朝廷命官身份,弱化个人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