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长安天子,魏府衙兵(第3页)
此时的唐朝政府已经连田成子都打不过了,要想消灭他,必须依靠其他藩镇的帮助。
然而,考虑到连年战乱导致的经济衰退和国力衰微,唐德宗只能选择对田承嗣妥协和宽容。田承嗣再次赌赢了。
他不仅没有被朝廷惩罚,反而被任命为检校左仆射、守太尉等要职。为了安抚他,唐德宗还下令将魏州升格为大都督府,并任命田承嗣为长史。
同时,唐德宗还将自己的女儿永乐公主嫁给了田承嗣的儿子田华,以此来巩固双方的关系。
田承嗣的人生达到了巅峰。他不仅是魏博的土皇帝、节度使,还是朝廷的宰相,皇帝的亲家。他的人生似乎已经圆满了,没有什么再值得他去追求的了。
然而,人性中的贪婪和欲望是永无止境的。田承嗣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反而变得更加嚣张跋扈、桀骜凶残。
公元775年,昭义兵马使裴志清在田承嗣的引诱下发动叛乱,驱逐了节度使薛嵩,并恢复了田承嗣的势力。
田承嗣趁机出兵攻打相州,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唐德宗被田承嗣的挑衅行为激怒,忍无可忍,派遣使者前往魏博,告诫他不要擅自出兵。
但田承嗣却置若罔闻,继续发兵猛攻,很快占据了相州四州之地。
唐德宗愤怒到了极点,他很想亲自率领大军攻打魏博,消灭田承嗣。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他手中无兵可用,根本打不过田承嗣。
此时,与田承嗣有矛盾的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联合上书,请求出兵攻打田承嗣。唐德宗看到了机会,他迅速集结了九路节度使的军队,向魏博进发。
九路大军围攻魏博的战况异常激烈。田承嗣虽然面临着强大的敌人,但他并没有选择硬碰硬。他深知凭借魏博的力量无法与九路大军正面抗衡。
因此,他选择了使用计谋。他先是利用淄青节度使对魏博的觊觎之心,迫使其停止进军;然后又成功挑拨了成德和卢龙之间的矛盾,导致双方爆发战争。
一时间,战场上局面逆转,九路节度使中实力最强的成德、淄青、卢龙都出现了问题,其他几路也开始观望,战场陷入了僵局。
田承嗣见时机成熟,便开始了他的又一次表演。他两次上表向朝廷请罪,请求朝廷允许他改过自新。
面对田承嗣的又一次妥协和求和,唐德宗只能无奈地选择接受。毕竟此时的唐朝政府已经无力再与田承嗣纠缠下去了。
公元776年,朝廷正式赦免了田承嗣的罪行,并恢复了他的官爵,同时准许他与家属一起入朝觐见皇帝。这对于田承嗣来说无疑是一次胜利。
他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和地位,还成功地让朝廷对他妥协和宽容。然而,对于大唐王朝来说,这却是一次深深的耻辱和伤痛。
它标志着唐朝的统治力已经衰落到了极点。一个乱世即将到来,而田承嗣也将在这个乱世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继续他的野心和欲望之路。
田承嗣对部下采取宽容态度,不予深究。然而,他却屡次以各种借口拖延入朝,最终干脆抗命不遵。他继续派遣兵马蚕食周边州县,简直成了河北藩镇中的一大祸患。
公元777年,朝廷因田承嗣拒绝入朝且暗中支援叛将李灵耀,再次发兵征讨魏博。田承嗣却故伎重施,上书请罪。唐德宗对他无可奈何,只能无奈妥协。
直至公元779年,75岁的田承嗣寿终正寝。唐朝终于摆脱了这位老谋深算的对手。但魏博的实权仍被田承嗣的侄子田悦掌握,从此开启了藩镇世袭的先例。
“长安天子,魏府衙兵”成为那个藩镇割据时代的写照。而田承嗣本人也被朝廷追赠太保之衔,依旧被当作大唐忠心耿耿、知错就改的好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