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把酒话桑麻(第3页)

18岁的孟浩然参加襄阳的科举考试,一举夺魁,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才子。此时的他前途看似一片光明,家人也对他寄予厚望,期待他能在科举之路上大放异彩,入朝为官,光宗耀祖。

然而,他的偶像张柬之曾发动神龙政变,扶持唐中宗李显登基,却在事成之后受到排挤,最终被流放病死途中。偶像的遭遇让孟浩然对官场的黑暗和仕途的险恶有了深刻的认识。

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20岁时毅然决然地前往鹿门山隐居,过上了云桥耕读的生活。这段隐居时光不仅让他的心情变得平和淡然,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他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简单的几句诗,便将春日清晨的慵懒与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在鹿门山,孟浩然还结识了歌女韩相克。两人情投意合,不顾家人反对,私定终身。然而,这段浪漫的爱情并没有持续太久。

二十五岁时,孟浩然的父亲因病去世。此时的孟浩然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开始反思自己的任性和叛逆。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孟浩然决定走出山顶,踏上求仕之路。当时恰逢丞相张九龄在襄阳视察工作,孟浩然抓住机会,写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中,他借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渴望入世、施展才华的心情。张九龄对这首诗颇为赞赏,欣然向唐玄宗举荐了孟浩然。

然而,唐玄宗压根没看上孟浩然,他的第一次求职尝试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虽然求官之路不顺,但孟浩然却在这段时间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王维、李白、贺知章等。

这些诗人对他的才华钦佩不已,李白更是对他崇拜有加,写下了“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诗句,表达对他的敬爱之情。他们的友谊也成为了孟浩然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时光荏苒,转眼间孟浩然已到不惑之年。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入朝为官,自己却依旧一事无成,他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于是在40岁那年,孟浩然再次鼓起勇气报考了科举考试。然而,多年的隐居生活让他对时事政治缺乏了解,最终名落孙山。

落榜后的孟浩然心有不甘,他跑到秘书省找好友王维吐槽,却不想偶遇唐玄宗。唐玄宗听闻他失明,便让他赋诗一首。

关键时刻,孟浩然却因紧张吟诵了一首《岁暮归南山》,其中那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让唐玄宗误以为孟浩然在埋怨自己,龙颜大怒。孟浩然因此彻底断送了自己的仕途。

此后,孟浩然的求职之路愈发坎坷。他曾结识了愿意提携他的韩朝宗。韩朝宗对他颇为认可,打算向朝廷举荐他。

两人约好一同前往长安,然而在约定的日子,孟浩然却因与朋友喝酒而忘记了此事,放了韩朝宗的鸽子。这一任性的举动,让他再次失去了入仕的机会。

经历了多次挫折后,孟浩然逐渐对仕途感到绝望。他回到襄阳,重新过上了隐居的生活。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

他写下了《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以平淡的语言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展现了孟浩然对自然与友情的热爱。

然而,孟浩然的晚年并非全然平静。48岁时,他应张九龄之邀出任幕僚,但不久便因北川辞官回乡。740年,王昌龄途经襄阳与孟浩然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