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法正不死(第2页)

 

法正一见到刘备,就被其个人魅力所征服,觉得刘璋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回去与张松商量后,法正便准备寻找跳槽的机会。

 

公元211年,曹操向汉中的张鲁发动进攻,刘璋坐不住了,再一次让法正出使刘备,寻求帮助。

 

法正借此机会投靠了刘备,准备帮其占领益州,取代刘璋。刘备考虑之后,开始发兵,驻扎到了益州府城。刘璋见到刘备的兵马后,终于松了口气,又是提供兵马,又是提供物资。

 

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刘璋发现刘备并没有攻打汉中的意思,这才恍然大悟,刘备要攻打的其实就是自己。而刘备迟迟没有动手,是因为没有出师之名,想打仗总得需要个理由。张松见刘备迟迟没有对刘璋动手,内心十分着急,便向刘备写信进行催促。

 
此时的刘璋已经知道法正叛变,而张松又是其好友,于是便派人监视张松。结果张松的书信被刘璋截获,张松被杀。刘备也因此有了进攻的借口。

 

此时的刘璋焦急万分,不过他手下的谋士郑度却给出了“西迁百姓,并坚壁清野”的建议,也就是把百姓向西迁移,然后加固防御,绝不出城迎战。

 

刘备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因为粮草问题落荒而逃。这里不得不提刘备的情报网还是非常厉害的。郑度的这则建议很快被刘备知道,而他最担忧的也正是如此。

 

法正立即给刘备吃了一颗定心丸,说刘璋绝不会采纳郑度的建议,原因在于刘璋性格宽厚。刘璋不但不出兵攻之,还要侵扰百姓,这怎能是一城之主所为?

 

结果正如法正所料,刘璋并没有听从郑度的建议,直接与刘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刘璋被刘备击败,弃械投降。

 

刘备占领益州之后,直接面对的就是汉中的曹军。如果不主动出击,刘备随时会受到曹操的威胁。刘备之所以如此纠结,是因为他单独与曹操的交手中从未赢过,就连赤壁之战还是在东吴的帮助下才完成的。

 

这时,法正向刘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曹操攻下汉中以后却没有继续攻打益州,而是把夏侯渊与张合留在了汉中,一定是曹军内部出了问题。现在猛攻必然为天赐良机。刘备赞同法正的分析,于是出兵汉中。

 

起初,战事并不顺利,在夏侯渊、张合以及郭淮等名将的抵抗之下,刘备在阳平关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损兵折将。

 

但在法正的计策下,刘备带队绕到了汉中定军山,从而分散了曹军兵力,同时四处放火,令曹军疲于应付。

 

夏侯渊因此被黄忠斩杀,汉中被刘备占领。曹操也曾对此感慨,说刘备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本事,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这个人便是法正。

 

汉中之战是刘备一生中最成功的一次战役。相比之前,在法正辅佐的这段时间里,刘备的用兵方式明显增强。

 

可惜的是,刘备占领汉中后的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时年45岁。而刘备的用兵能力也开始急剧下降,惨败于夷陵之战。

 

法正追随刘备一共9年,参与了刘备的所有军事行动,而且每一次都提供了正确的作战策略。如果法正没有英年早逝,三国的战局很有可能因此而改变。

 

【明朝的特务组织,锦衣卫到底有多心狠手辣,朱元璋亲手建立,却无法控制#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锦衣卫是明朝三大特务组织之一,由明朝皇帝直接掌管。其主要目的是驾驭不法群臣,因此锦衣卫的权力迅速扩大,几乎到了只手遮天的地步。其刑讯手段之残酷更是令人闻风丧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明朝锦衣卫到底有多么心狠手辣,以及朱元璋为何又亲手将其废除。

 

朱元璋作为农民出身的开国皇帝,从小就受够了贪官污吏的压迫,对他们恨之入骨。为了使大明王朝能够长治久安,他必须要掌握所有官员的情况。因此,锦衣卫这个机构便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