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基建产业链布局


“在深海市建一个大型集装箱码头?”多位局长被杨文东的话语给惊到了;

 

现场陷入了短时间的安静,过了会,李局长道:“杨生,这件事太大了,不仅仅是我们,就是深海市恐怕也做不了主,还得请示中央。”

 

“这是当然,我也只是提这个意见。”杨文东淡笑道;

 

李局长问道:“杨生,您是想投资这个集装箱港口吗?”

 

“对,是有这个想法。”杨文东点点头道:“如果能够独资,那我立刻就可以筹备资金,选择好地方后马上就可以动工;如果需要合资,那也是要贵方的速度了,我这边是没什么问题的。”

 

独资的话,有点难,港口这个东西,即使在特区也不行,因为其不仅仅可以民用,紧急时候还是可以军用的;

 

所属权方面,内地对此都非常看重,哪怕自己不赚钱,名义上也要属于自己,即使是60年代的北极熊,想在国内投资,国内虽然同意,但也要求自己控制;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高速、港口等等,都是国家控股占51%的,铁路方面,更是100%控股。

 

李局长道:“好的,那我们这就回去商量这件事,也会尽快的向中央提出申请。”

 

杨文东道:“行,多谢了。”

 

几位深海市官员走后,杨文东看向郑志杰,道:“事情你也听到了,你觉得怎么样?”

 

郑志杰回道:“杨生,在深海建码头,其本身肯定是有好处的,只是这必然会影响我们香港码头的收益;

 

香港码头那边,我们也占了接近一半了,我担心香港媒体那边,可能会有一些异议。”

 

“不用管他们的异议,在乎他们干什么,连港府我也不怎么在意了。”杨文东摇摇头道:“港府那边,已经准备推出新的码头了,我估计,他们还是会采取上一次的策略,以法律方式,阻挡我们拿下新的码头;

 

所以别看现在我们占了香港码头的一半,但新码头如果被其他资本控制,那我们在香港所占的港口收益,都未必有三分之一了;

 

再说,内地这边会发展,不可能为了香港码头的收益,就不建自己的码头,即使今天我不参与,那以后他们自己也会建的,与其如此,那还不如我们早点下手,拿下这个项目再说。”

 

原先历史上,80年代末,深海市就开始大建盐田港码头了,这种事,是不可能改变的,如今深海市的工业因为自己而更发达,那这个时间只会提前;

 

郑志杰点头道:“还是杨生想的周到,那我这就去安排人先去调查深海市哪边的沿海区域比较合适。”

 

“嗯,跟深海市官员一起吧,我估计最后还是会合资的,一起运营。”杨文东接着说道:“我听说盐田那边不错,你去安排专业的团队调查一下,看看适不适合做深水码头。”

 

天然港口,是非常优质的地理资源,早年香港被英国看重,就是因为那里有着优质港口;

 

即使是以内地的海岸线长度,天然优质港口的数量也是不多的。

 

“好。”郑志杰答应道;

 

又在深海市待了几天后,杨文东也得到了深海市的回复,深海市这一边,自然也是同意在自己市内建设港口的;

 

只不过涉及数亿资金,还是需要上报粤东省以及中央的,建码头,也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得到这个结果后,杨文东便离开了深海,又相继拜访了其他几个特区,走访了当地的工厂外加市区地产行业,并也承诺了进一步的投资;

 

这个时代,在内地,闭着眼睛建房子,未来都是血赚,投资回报率甚至比香港还要高;

 

四个特区走完后,他便返回了香港;

 

圣诞节也快到了,香港毕竟还是有着很深的西方文化的,对此也比较重视,杨文东倒也无所谓,跟着家人一起开心一下就行了,什么理由并不重要;

 

时间很快到了1983年;

 

深海市的集装箱码头,中央那边的反馈速度也是极快,半个月时间,就特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