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基建产业链布局(第2页)

 

不过这也是一个初级许可,后续还需要选择合适位置以及上报投资规模大小等等,这些还是需要中央再次审核的;

 

杨文东自然也清楚流程,安排一个专业的团队,前往内地了;

 

早在10年前,杨文东收购金门建筑后,便安排其参与香港、新加坡、以及部分东南亚地区的港口建设,如今这个团队,也有了很丰富的经验。

 

“杨生,现在香港地产危机,正好我们手下的很多工人没事干,去内地建码头,倒是不错的去向。”郑志杰开心说道。

 

杨文东道:“不仅仅是码头,其他内地需要建设的项目,你们都可以尝试参与进去,特别是大型基建;

 

香港地产市场虽然不能说饱和了,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没多大发展空间了,未来,我们的主要核心还是在内地。”

 

长兴地产公司已经是香港的no.1,未来他吞并置地之后,对于香港的地产,基本上就不会再怎么投资了,最多参与那几栋未来的顶级大厦,比如ifC等等;

 

而内地,未来则有着无限机会,即使受限于外资身份,没办法参与住宅市场,但写字楼、酒店、高速港口基建等等,都是万亿级别的市场;

 

“明白,以内地的发展,一旦到了现在东南亚部分国家的水平,那对于基建的要求必然很高。”郑志杰道:“这样对我们也是很大的机会,只是想与本土国企争夺,难度有点高啊。”

 

“正常的争夺的确比不了,不过我未来会在内地大规模投资基建,所以还是有机会的。”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这种内地能做的产业,一般是不太乐意让国外做的,毕竟国外企业赚到钱了,是需要将赚到的人民币,转成外汇离开的;


 

也就到了95年之后,国内外汇没那么紧张了,外加意图加入wto,所以才放开了很多限制,比如外资超市就是那个时候放开的。

 

在80年代,正常竞争是不可能的,只能由自己牵头投资某个基建,然后再让自己的建筑公司参与进去,一方面开拓市场,另外一方面,也能起个监督作用;

 

郑志杰道:“好的,眼下也只能如此了。”

 

“对了,内地中央那边,还同意了我们在内地建钢铁厂了,不过要保证外汇平衡,第一期只能百万吨以内。”杨文东道:“我也准备放在深海市,你这边与老魏那边协商一下,怎么保证外汇平衡,另外,集装箱工厂,也可以迁移一部分产能过去了。”

 

自己向内地提出建钢铁厂的要求已经很久了,但这个要求显然阻力比较大,对于这个时候的内地,钢铁就等于几十年后的石油,甚至更为看重,外资想进来投资还是很难的;

 

长兴集团这边也是派遣了多次团队,前往燕京,与各方部门协商,最终才谈妥了;

 

“外汇平衡?这倒不是什么问题。”郑志杰道:“我们在香港的工厂就需要百万吨的钢铁了,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即使集装箱工厂去了内地,最终出口也是可以算同一家公司的;

 

内地那边容许第一期,那以后就是有第二期第三期了?”

 

一个集装箱就需要几吨的钢铁,如今长兴实业旗下的集装箱工厂,一年的产能已经超过50万了,且还在持续上涨中,全球市场对于集装箱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且这玩意还有寿命限制,简直就是一个无法满足的大产业。

 

杨文东道:“应该是的,本来我是想着建个500万吨的,加上我们在澳洲的铁矿,运输也是自己的,最终产品我们内部还能吸收,完完全全就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可内地那边还是觉得我们的产能太大,担心会影响自己内部的钢铁厂,特别是宝钢,所以就只批准了百万吨;

 

就先这样吧,等以后看看情况,也可以再申请扩大规模。”

 

能够走出第一步就很不错了,内地那边应该也是想着借着这个机会试一试,成功了更好,失败了,也就百万吨产能,对于整个内地几千万吨产能来说,也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