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腰子少放盐

第494章 壁垒太厚了(第2页)

 

一个“工艺流程可复製化评分体系”的雏形,就这样从几张手写卡片中长了出来!

 

陈露阳两眼放光!

 

好哇

 

真的是太好了!

 

既然他们能从“卡片”里算出结论,那自己就负责把更多“有价值的卡片”找出来,餵进去!

 

“咱们这就建卡片评分库!”

 

“下一批通用件的卡片,就按你们这套打分模型来写!”

 

“你们这边把標准立住,评分打实,到时候高分卡直接进模版库,供所有技校参考!”

 

“当然低分卡回头也不能扔,”

 

“回头再出份『典型卡片修订建议』,手把手帮技校学生把卡写好!”

 

郭安礼也点头:

 

“对,等卡片数量一多,我们甚至能从整体数据里,提炼出『卡片规范编写指引』。”

 

“比如一个推桿件,最少得有几步每步描述至少多详细试配和修整该写在哪个环节”

 

“把这指引印出来掛车间墙上。”

 

“学生一看就知道卡怎么写,师傅一看就知道卡靠不靠谱。”

 

马进补了一句:“评完分,还能拿数据回头倒查。”

 

好傢伙……!

 

陈露阳被说的热血沸腾的!

 

怪不得都说大学生值钱。

 

这他妈是真值钱!

 

自己都没想到的事儿,让马进和郭安礼三言两句就弄出了一套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工业教学体系!

 

如果体系真的推开了。

 

这就不是“修理厂內部用”的卡片流程,

 

而是能拿得出手、推得出去的“標准化模型”!

 

到时候別说是片儿城这些技校了,將来別的市、別的区、別的兄弟单位也能参考!

 

说不定还能成为全市『通用件教学实训』的试点標准!

 

晚上,

 

修理厂灯火通明。

 

二十多號人一起彻夜不眠,一样一样的对零部件进行质检和整理卡片信息。

 

办公室里,

 

陈露阳坐在桌子前,一脸思索的在稿纸上写下一串標题。

 

《基於试製卡片的分校协作模式梳理与数据样本建设——以六所技校首轮通用件试製成果为核心样本》

 

写完之后,陈露阳左瞅瞅,右看看。

 

总觉得这个標题还差点意思。

 

想了想,

 

他又在

 

“兼论技校在標准工程中的实践作用与路径分析”


写完了,陈露阳定睛一看!!!

 

好嘛

 

標题都起三行了。

 

也不知道是事儿太多了,一行写不下,

 

还是自己水平不够。

 

好像自从上了学,弄了项目,这材料的標题就越起越长!

 

陈露阳都有点害怕,以后的標题別再整出大半篇子来。

 

写完了標题,

 

虽然此刻马进和郭安礼已经围绕工艺卡,著手搭建起一套“工艺流程可复製化评分体系”,为后续標准化打下了基础。

 

但仅靠这套评分体系,还难以突出技校在整个项目中的实际价值。

 

如果想要让技校成为主角、站上舞台中央。

 

真正体现出“產教融合”的成果,

 

就必须把这些实践经验落到纸面上,写出一份既有数据支撑、又有理论深度的材料才行。

 

想了想,

 

陈露阳下笔,写在首页的第一段就是:

 

“项目启动以来,技校师生深度参与零部件样本加工任务,承担了从图纸研读、工艺制定、流程试错到现场试配、实物测量等关键环节,既为通用化探索提供了宝贵样本,也积累了可供参考的实践经验。尤其在设备条件、学员基础各异的背景下,技校集体展现出极强的適应能力与问题意识,是推动“多点协同、分段试製”模式逐步成型的主力力量……”

 

誒嘿

 

写完第一段,陈露阳无比满意的看了看標题和几乎占据一整夜的第一段

 

虽然首段的字数多了些

 

但是点题嘛!

 

这要是让那些技校老师和诸位校长看见了,不知道会有多高兴!

 

兴奋地搓搓手,陈露阳在大脑里措措词儿,

 

隨后钢笔歘欻欻的继续在稿纸上写了下去……

 

眼见六所技校的试製件已经基本成型。

 

现在就差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整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