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第三个招商引资的东家(第2页)
所以,生意是差了一些。不过,这也正常,大家都是各凭本事吃饭。自家染料的方法,花蕾也只抓在自己手里,并没有公开。
不过,染料原料因为有竞争对手的加入,己经很难白薅了,很多时候,都需要真金白银的去采买。
这几年,上京城的人工费也上涨了很多。,x.i^a,n¢y¢u?b+o¢o·k+.·c\o?m·所以,在西昌开个染料坊也不错,至少人工费便宜,原料也不会贵。
这里制作出来,如果粱相宜的面料不够染,有多余的染料,也可以顺带送一些回去。
染料坊的事情交给清夏两姐妹后,花蕾也就不再操心。
当然,在这之前,花蕾还是去了一趟酿酒坊,找到了彭东家,和他签订了一份收购高粱壳的协议。
对于花蕾主动上门,和自己签订高粱壳的事,彭东家当然很愿意。在江南本家,自家这些高粱壳一般用作家畜的口粮。
但是,在西昌,他并没有养殖,所以,这些高粱壳,就有些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了。
花蕾上门采购,他当然愿意了。所以,以一个很低的价格,达成了协议,定了五年的合约。
高粱收割好以后,花蕾又安排人手,紧锣密鼓的先把三百多斤的花生给种下了,这事拖延不得。
接下来,就是晚稻要收割了。收割什么的,都己经不是问题。只不过,因为前面盛武帝下过圣旨。
晚稻收割后,需要售卖一定数量的稻谷给隔壁的西宁府,所以,花蕾也不敢掉以轻心。
尤其是稻谷的质量,花蕾担心有些百姓会以次充好,掺有秕谷。所以,户房的人下去采购的时候,花蕾特意关照了他们,让他们注意秕谷的问题。
不过,尽管花蕾提点了,收上来的稻谷还是出现了问题。倒不是掺有秕谷,而是,很多百姓为了压秤,稻谷没有晒透。
收税粮的时候,这些衙吏是严格遵守花蕾的要求的,所以,收上来的税粮都是晒透的。
但是,这次不需要缴纳税粮,而是转卖给隔壁的西宁府,很多衙吏就放松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