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败局(第2页)

 刘光国在资历上比刘仲武要深不少,又是刘延庆的儿子,从将门上来说也是他这个刘家要更强一些。这次却成为刘仲武的副手,内心自然有点不情愿。刘仲武的崛起也确实多有得益于其开封的关系。

 迫于战场形势,刘光国跟着刘仲武一起西援,但对战事他并不是很看好,在战场上多少有点保留。韩世忠作为刘光国下面的一个都头,带着人拼死前冲,倒是掩盖了他的军队后置状态。

 后续刘法将军来得非常快,他手里有两千骑兵,刘法是直接领这支骑兵先冲过来的,战事才呈现焦灼。察哥不敢大举攻击,两千骑兵并不能完全改变当时的战场,这时候察哥却不能不顾及宋军后续可能得源源不断的援兵。这点上察哥西夏军比宋军更麻烦,整体上他不会再有援军。也正是如此,察哥谨慎的选择的保留他的精锐,往西撤出战场。复盘整个战役,刘法、刘仲武,还有刘光国对这个都头评价都很高。(得让这位韩世忠大哥尽快崛起了。)

 ……

 盐州。

 杨元奇看着邸报和西边传来的各种消息,叹声这就是一场失败,哪怕回纥在这一战中损失惨重,接近退出高原,这还是一场未竟的战事。更为重要的是,察哥借助这场战役让他在河西走廊的权威性得到极大提升,这其实也是皇室集权的巩固。童贯这一战暴露了他为帅最大的不足,贪图小利失大局,或者他把自身最切实可得的利益置于首位,一般情况这两者不冲突,这只是一般情况,战争从来都有其特殊。

 杨元奇能想象童贯要的是青唐,这是拓边之功。所以应对西夏可能的援军他用了下策,连牵制都做得不伦不类,他不想在这一战中和西夏发生冲突。他在西凉府的布置明明白白的透露了这点,河西走廊那几万大军成了摆设,察哥抓住的就是这个机会。

 ……

 开封。

 赵佶是相信童贯的,在他看来童贯的折子说明了战场情况,确实是个挫折。童贯也说明了这次不过一个小失利,对大局影响不大,整个青唐区并未受到多大冲击,他的应对也非常快。他督刘法把军队重整,驻扎在西宁,对西部各族仍然形成有效的威胁,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