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童贯的深思
童贯对杨家了解甚深,可以说西北将门,和他最先有交集的就是杨家。他和杨兴武、杨元奇还有杨元幸都打过交道,杭州杨元幸和他配合还良多。
童贯不理解的是杨元奇对他的婉拒,在当年那场青唐战事上。杨元奇和高俅关系莫逆,这不是事,他和高俅又没有根本冲突。当年童贯第一次监军青唐战事,以副将相邀,这个价码不低,杨元奇完全可以率部参与那一战,那是大宋酣畅淋漓的一场胜利,杨元奇气势会更胜。
童贯认为是杨元奇对他看不上,回头想想这个心结渐解,因为杨家在盐定路的布局。杨家对盐定路的野望现在不是秘密,但当时大家却不知晓。杨元奇不愿西进极有可能是整个老杨家的想法,他们想成为盐定路的“折家”,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有打算。
童贯同样不会去在意盐定路是否属于杨家,盐定路遵大宋将令就行。杨家当年和旧党苏系相交过深,开封的倾轧让他们远走西北,他们想在那里安身,这又不是大事,中枢不喜也不会因此就拿他们怎么样。将门和文臣门第不同,将门要维持其声威不堕,必须有其基本的精锐。朝廷这方面也是有个小口子的,控制的是他们的规模。
童贯这个折子确实是在试探杨家,他现在的地位不需要自己主动去和杨家说什么,他有的是办法逼迫杨家找他。而且,在他看来,他的心思杨家会懂。他又不是没和他们打过交道,杨家没书香门第的某种固执,他们会因为利益来寻他。童贯觉得在西北将门,他的口碑不错,不像文臣,他并不墨守成规,他其实很好打交道。杨家要在西北混饭吃,怎么都不能开罪他。
……
盐州州衙。
杨元奇正在沉思。童贯是陕西各路军方最大的大佬,杨元奇保持和童贯的距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不希望杨家和童贯关系过深。对比士子集团,童贯是更好打交道,但童贯的野望是杨家承受不起的,童贯太监出身,他最大的利益是军功,军功的上限没有止境,杨家只要盐定路。童贯现有的权势,决定杨家必须低头。一旦杨家一定程度低头,童贯就不会把目光盯在杨家这里。毕竟杨家这个将门比西北其他家族骨头更硬,何必大家打生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