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沉默的帕罗西汀(第3页)
也许他们是对的,林婉想。但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挽回。
令她意外的是,节目播出后第二天,李建国的态度有了微妙变化。
“单位同事看了节目,”晚饭时他突然说,“老刘说他侄子也得过抑郁症,治疗了两年才好。”
林婉屏住呼吸,等待下文。
“也许...也许我们确实不懂...”李建国声音越来越小,但这句话已经是他最大的让步。
林婉轻轻放下筷子:“这周末互助组织有家属座谈会,你要不要一起来?”
李建国没答应,但也没像往常一样立刻拒绝。
转变来得缓慢而艰难,但毕竟开始了。林婉感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秋天来了,小雨的生日也到了。那天,林婉和李建国一起去墓地看望女儿。
墓碑上的照片里,小雨笑靥如花,那是她初中时拍的照片,抑郁症尚未降临之前。
林婉把一束白色百合放在墓前,轻轻放下那半板帕罗西汀。
“我和你爸都在学习理解,”她轻声对照片中的女儿说,“也希望帮助别人理解。”
李建国站在一旁,沉默良久,最后轻声说:“对不起,爸爸错了。”
这句话简单,却重如千钧。林婉握住丈夫的手,发现他在微微颤抖。
从墓地回家的路上,李建国突然说:“那个座谈会,跟我说说具体情况。”
林婉看着他,微微笑了:“好,回家我详细告诉你。”
她知道,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理解和接纳不会一蹴而就。但至少,他们开始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晚上,林婉更新了文章,写道:“抑郁症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周围人的不理解。当我们用‘矫情’、‘闲的’、‘想开点’来评价患者时,我们正在成为疾病的帮凶...”
她写下最后一段:“如果我女儿还能说话,我想对她说:对不起,妈妈当时不懂。现在我知道了,当你说胸口闷,那不是矫情;当你整夜失眠,那不是故意;当你沉默,那不是拒绝帮助...那是你在用唯一还能的方式呼救。可惜,妈妈当时听不懂。”
写完这些,林婉保存文档,关上电脑。窗外的月光洒进书房,柔和而宁静。
她拿出那半板帕罗西汀,轻轻摩挲着。这些小小的药片,本可以挽救女儿的生命,却因为无知和偏见被冲进马桶。
但现在,它正在挽救更多的人。
林婉小心地将药片收进抽屉里。它不再只是一个悲剧的象征,更是一个警示,一个改变的开始。
明天的太阳会照常升起,而她和许许多多开始理解的人,将继续前行,为了那些还在沉默中挣扎的孩子们。
沉默不再是无言的拒绝,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呼救。这一次,她终于听懂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林婉收到一个特殊的邀请。是一个公益组织,想邀请她去做一场大型的演讲,向更多人普及抑郁症知识。林婉有些犹豫,她害怕再次面对公众的审视,但想到那些可能被拯救的生命,她还是答应了。
演讲那天,台下坐满了人。林婉深吸一口气,走上讲台,开始讲述小雨的故事,讲述他们一家的痛苦与反思。讲到动情处,她忍不住落泪,台下也传来阵阵抽泣声。
演讲结束后,一位年轻女孩走上前,她眼神怯怯地说:“阿姨,我也有抑郁症,我曾经也想放弃。但听了您的话,我想再试试。”林婉紧紧抱住她,轻声说:“孩子,别怕,会好起来的。”
从那之后,林婉和李建国更加坚定地投入到抑郁症科普的工作中。他们知道,每一次的努力,都可能为那些在黑暗中挣扎的人带去一丝光明,就像他们曾经错过的那道光,如今要努力为别人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