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争分夺秒(第2页)
“也许阿郎可以从本地募集,然而本地读书人有更好的选择,为何要当无法晋升博士?且上党读书人多数是冯氏培养而出,他们不但对阿郎多有不满,而且读书人受人敬重。要是他们到乡间教学,极可能说上一些对阿郎不利言论,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崇高地位间接影响民心。如此一来,阿郎最终培养出来的学子,多数还是暗自为冯氏做事、敌视阿郎。”
“此为其一。其二,阿郎重视教育、培养贤才是好事,然而抚育人才乃是长久之计,需要漫长时间时间抚育方可成材,如何解阿郎用人之急?”
“其三,教育实在是太费钱了,全面普及的话,每年都要花费极大的财富;若是和平盛世也就罢了,可现在战争不断,有限的钱粮还是用在军队之上为要。”
卫铉闻言点头:尔朱英娥所说这些,他还真没有考虑清楚,其中最大的失误就是高看了这个年代的受教育程度、小看了教育成本。
正如尔朱英娥所说,教育是最耗费钱财事情。教育的支出哪怕是在后世,也是财政开支的一个大项;如今的朝廷明明需要大量受教育的贤才,更知道教育普及能够从更多人才中择优而用、能够摆脱对名门世家的依赖,但是教育是个无底洞,朝廷的财政根本支持不住。
如今的魏朝遍地是文肓、教育成本又高得吓人,还处在乱世时期,他恨不得把所有家当投入到军队建设之中,哪有那么多钱财来搞教育?此时的自己如果将有限的钱财投入教育,使军队建设不好、训练不好、供给粮饷不足,肯定在群雄争霸中率先出局,哪来以后可谈?
想到这里,卫铉大为头疼的问道:“那依娘子之见,应当如何?”
尔朱英娥稍微想了一想,答道:“可以在壶关城开办一所书院,然后效仿太学,从各县招募小有成就的青少年入院就读,所授知识也不是精深的儒学、经学,而是治理地方、化解纠纷、律法、算学等实用之学,如此用不了多久,就能担任佐官吏员,协助主官处理地方事务。当然也要灌输忠、孝、仁、义、礼、智、信等道理,以免培养出一群白眼狼。”
卫铉暗自赞叹,尔朱英娥此法等于是速成班,能够解了用人之急,需要的博士也不多。尤其尔是提出的忠诚道德观的建设,更是神来之笔。
见到卫铉面带微笑的频频点头,尔朱英娥更加来劲了,小嘴儿一张,继续侃侃而谈:“此法只能急一时之用,无法持久。故而我觉得同一时间之内也要兴办县学和四门学。这里的县学和四门学并不是在全郡普及,而是专门用来培养各位将军子弟、将士子弟;这样一来,将士及其子弟对阿郎的忠诚也可以保障,也有了后备人才可用。而且只在壶关城兴办的话,也方便管理和监管,等到时机成熟,再推广至其他地方也不迟。”
尔朱英娥等于是把卫铉的计划全部倒转了过来,不过却有了轻重缓急之别,比卫铉更贴合当今世状况、更符合卫铉如今处境和资本。
“阿郎,我感觉这样比较好一些,也不知对不对。”见卫铉久久没有说话,尔朱英娥又说道。
“太对了。”卫铉竖指而赞,他望着俏皮可爱的尔朱英娥,说道:“娘子反正也在上党定居了,但凡有什么良策,务必第一时间告诉我。”
一听此话,尔朱英娥颦了颦一双浓浓的剑眉,美眸和脸上也露出丝丝退缩之意,神色讪讪的摇头道:“阿郎,我只会挑刺而已,千万不要对我抱有期待。”
“我也只会挑刺,接着就是像你这样给出更好方略。”卫铉笑着说道:“日后我挑别人的刺,你负责我挑的刺,然后像今天这样,我们一起将方略完善。”
尔朱英娥闻言,忐忑的看着卫铉道:“我阿耶特别较真、特别不喜欢女人插手军政;阿娘也让我不要乱出主意。我可以吗?”
卫铉毫不犹豫的说道:“你阿耶是你阿耶、我是我,彼此之间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处世之道,我说你可以就可以。”
魏朝女子的社会地位的确是很高,但是绝大多数女子面对丈夫之时,都处于弱势地位;丈夫的随口呵斥,就能令她们闭嘴。卫铉本身没有什么大男人主义,他巴不得尔朱英娥有政治智慧,以及趋利避害本事,如今看她表现出众,本就欣喜若狂,焉能扼杀她的政治智慧?
若她傻不拉叽的斤斤计较、小鸡肚肠,成天将目光盯在自己的身上,那才是他俩和卫家最大的悲哀与不幸。
尔朱英娥心下受用,她拿起卫铉的手,双眸盈盈的如水注视着卫铉,柔声道:“阿郎,我听阿耶和元伯伯说朝廷内部斗争异常激烈、洛阳俨然成了风暴的中心。河\/北战事对于朝廷来说,诚然是最大的危险,却也是天大良机。只要朝廷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击败河\/北叛军,就能震慑天下,令各州各郡不敢妄动;但若败了,朝廷难上加难,威望跌入谷底,大家也能看出朝廷外强中干,之后是据地自保、左右逢源、坐观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