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预谋入宫(第2页)
不多时,一名身形挺拔、一如芝兰玉树的少年武官在中官引领下,昂然进入殿中,目不斜视的向前走去。
卫铉昨天听完尔朱新安提醒,立刻前往鸿胪寺与王佑汇合。王佑在鸿胪寺驿馆期间,也探知到今天的朝会议题涉及农事,并且如数告知卫铉。卫铉于是决定顺着势头献上曲辕犁。
王佑明白打铁要趁势的道理,不仅大力赞成,而且连晚教了参拜礼仪。
这时节还没有跪拜之礼,皇帝临朝时,大殿内置有蒲团,文武百官只需跪坐,即能与皇帝议政。所谓的参拜礼仪也就是一揖而已,唯独称呼这块不能搞错。此时卫铉走到近前,向高高在上的行礼道:“臣卫铉参见陛下,愿陛下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胡太后听着耳目一新、别是一家的祝词,面带浅浅笑意的抬手道:“卫卿免礼。”
“谢陛下。”卫铉平身时顺势看向前上方的胡太后,一袭盛的胡太后非常年轻,看着也就三十岁左右,一双斜飞入鬓的柳叶眉令那张芙蓉玉面充满威严。
“卫卿身先士卒、战功赫赫,为大魏王朝立下不世奇功。朕原以为卫卿高大魁梧、孔武有力。今天见面方知卫卿丰神如玉、风度翩翩,真不愧是叔宝公后人。”胡太后也在打量着他。太后箭术超群,连针孔都能轻易射中,其目力可想而知。此番居高临下看去,脸上不禁露出赞赏、惊叹之色,只见当廷而立的卫铉剑眉星眸、英俊潇洒、温文尔雅、镇定自若;不同于诗书满腹文人的是,他充满了英气,如同苍松挺拔的身躯显得苍劲有力、沉稳阳刚。
卫铉抱拳道:“陛下谬赞了。”
“观卫卿双眸熠熠有神,想必在箭术之道也有不斐成就,但不知卫卿用几石弓?”胡太后是爱射、善射之人,见卫铉双手有力沉稳,一双有神、锐利双眸散发出一种莫大的杀伤力,再从他行礼的动作来看,一下子就猜出卫铉也是箭道高手。
魏朝不像南方的梁朝注重礼仪,朝会也不是那般一板一眼、诚征严肃;再加上朝堂上的官员多数鲜卑等族子弟,故而大家对胡太后的言谈也不为意。反而是向卫铉投来或可怜、或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目光。
胡太后经常到御园骑马射箭,且“弦矢所发,必中正鹄,威灵遐暢,义震上下,文武慑心”,对此,已故侍中崔光曾劝谏说“射(射箭)、御(骑马),唯主男子,事不及女”,继而劝说胡太后停止“弯挟之劳”,但这是胡太后最大的爱好,自然不会采纳。而她在箭道上已无对手,想求一败而不得。而崔光之所以劝谏,就是因为她总是喜欢挑战朝中武官,弄得一个个将军颜面无光,沦为笑料。此时这么问卫铉,一定是有了一较高下之心。若是赢了她,必有重赏;若是输了,则要看她心情如何了。
卫铉不解其意,有所保留的说道:“禀陛下,臣在战场之上,一般携带两石骑弓、三十支破甲箭,臣在颠簸马背上能够连开三十次;步战是三石弓,也可连开三十次。若是超过次数,再也无力舞动兵器了。只是说到准头,竟连一个小丫头都不如,着实惭愧。当然了,像城门那么高大的人,还是射得中的。”
胡太后哑然失笑,轻轻摇头道:“卫卿过谦了,朕听说恒州战役结束,尔朱大都督令卫卿试箭,箭箭射中百步靶靶心、箭箭透靶而出,以至于有人说射空。”
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卫铉听得暗自警惕:他在恒州试箭之时,左右要么是尔朱荣的心腹文武、要么是尔朱荣的亲兵,然而胡太后竟知此事?莫不是尔朱荣的心腹文武之中有太后的人?
胡太后其实别无他意,只是顺势说一说罢了。她微微一笑,向默不作声的卫铉问道:“卫卿,朕对你说的重宝深有兴致,但不知有何妙处?”
“陛下,臣的重宝与农事有关。”卫铉行了一礼,方才解释道:“臣从河北返回上党时,偶尔想出一个改良犁之法。此犁轻便灵活,一人一牛即可耕地;可令百姓省出一半以上的人力畜力。臣此番前来,便是将此犁献于陛下。若能颁行天下,我大魏百姓耕地速度提升一倍,不至众多农田误了农时。”
话音刚落,所有人都愣住了。若能省出一半以上的人力畜力、令耕地速度提升一倍,那么卫铉所说的犁,的确当得起重宝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