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

第268章 预谋入宫(第3页)

 一般来说,能在太极殿参与朝会的人,政治智慧已经非常成熟。坐在前方老狐狸们早已通过刚才的对答,看出胡太后和卫铉的关系好像不一般,再加上实物是骗不了人的,故而冷眼旁观,坐等卫铉献犁。不过却一人不太识趣,没有看出个中微妙关系,这个人便是施政严酷威猛、执法严峻残酷的御史中尉郦道元。 

 郦道元在太原见过卫铉,见他不知高低,竟然信口雌黄的说什么人力畜力减少、耕地速度倍增,而且还要颂行天下;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厉声斥道:“卫都督,你一介黄口孺子,岂能懂得农耕之事?你可知道太极殿所议事务皆是军国大事;若你胆敢欺君罔上,便是夷族之罪。” 

 卫铉看了他一眼,都懒得去理会,径自向胡太后行礼道:“陛下,事实胜于雄辩,臣之新犁就在大殿之外,真假与否,行家里手一看便知。” 

 “卫卿好才华,好一个‘事实胜于雄辩’。”胡太后赞了卫铉一句,令道:“将卫卿所献重宝拿来大殿。” 

 命令传下不久,两名锦衣侍卫抬一个箱子到了大殿前方,他们正要告辞离开,卫铉道:“陛下,稍后还要劳烦两位将士。” 

 “尔等且留下。”胡太后也明白此犁如果为真,将对大魏带来多少的好处,她侍卫吩咐一声,拖着长长的袍襟走下丹墀,就近向卫铉道:“卫卿,打开给朕看看。” 

 “喏。”卫铉应了一声,弯下身子打开木箱,先是取出曲辕犁及操作的图纸,双手交给了胡太后。 

 胡太后接过一看,见上面画着一张十分简单的犁,另一边则是一头牛拖着犁,其后一个农夫高举小竹杆做挥击状,后面那幅图画得栩栩如生、十分逼真,与时下的画风截然不同。她忍不住道:“此画栩栩如生,就跟真的一样,卫卿,但不知是哪位画道大家手笔?” 

 “陛下,此乃臣亲手所绘。”卫铉回答了一句,见她颔首不语,便取出一张完整的曲辕犁。 

 史上的曲辕犁最初出现在唐朝末年,拥有犁铧、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等等部件,但是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人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使犁辕缩短弯曲,并且减少了策额压镵等等部件,使犁身结构更加轻巧灵活、耕作效率更高。 

 直到明清时期,曲辕犁的结构基本已经固定。而卫铉拿出来的,就是曲辕犁的最终形态。 

 胡太后小时候跟着姑母在庵堂生活,也耕过田、犁过地,当上太后以后,每年春天也会带着文武百官到附近田间地头劝农,有时还亲自扶犁耕田,给天下人做出重视民耕的表率。所以她对犁并不陌生,但是光看那张犁的时候,她觉得此犁不像犁,真的能够比原先的犁提升一倍速度?减少一半人力畜力? 

 卫铉也不说话,让待命的一名侍卫扶犁,充当农夫;一名侍卫拉着由两根绳索连接犁槃的曲轭,充当耕牛。 

 现在犁有了、人有了、“牛”也有了。 

 效果也立刻展现出来。 

 胡太后双眼一亮,连忙吩咐“牛”绷直绳索,拖着犁往前走,后方的则是扶着犁随行。 

 胡太后看出其中奥妙,自己上前当起了农夫,又令“牛”斜着走,而她则灵活的操控着犁。如此持续好久,她喜色难掩的停了下来,目光看向前排的重臣们。 

 重臣们正自伸长脖子观看太后兴致勃勃的“犁田”,见她忽然看将过来,立马又把脖子缩了回去,显得煞是滑稽。 

 胡太后将手中犁交给那个“人”,兴奋的说出亲身感受:“卫卿此犁果真是件国之重器,此犁操纵灵活、回转如意,连曲折的梯田也能犁,而且它确实能够省出一半人力畜力。省出来的人力畜力也可同时犁田,这不就是卫卿说的提升一倍的速度了么?” 

 “此犁若是广推天下,农时再把山间碎田、以往耕不完的农田全部耕好,至少能让大魏耕种完毕的农田提升一倍,产出的粮食如果往好里评估,那也是倍而增之。” 

 一时间,大殿内陷入一阵诡异的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