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

第280章 只想马儿跑(第3页)

 尚书左仆射元彧接过这个话茬,冷冷的说道:“武卫将军和已故章武王在几个月曾说元琛、长孙稚都能当大都督,都能联合已故的广阳王平定葛荣,但是他俩有不可化解的宿怨,绝对让不能两人共事,否则有兵败之险。当时是谁说两人能够以大局为重?又是谁举荐源子雍为讨北大都督的?” 

 元彧原先和元延明一起平定元法僧叛乱、在南方抵抗南梁进攻,不久前因功升为侍中、卫将军,兼尚书左仆射,且和元深元融关系极好。而他这番话则是朝不在场的元雍和元徽发难的。 

 因为两人先支持元琛和长孙稚共事,接着又举荐源子雍为讨北大都督。然而元雍和元徽支持的正副都督、举荐的都督,毫不例外以惨败收场,而且还导致宗族两大擎天白玉柱先后战死。 

 这令元彧对两人异常不满。 

 被元彧针对的元徽微笑不语,他和元雍实际上是奉胡太后之命为之,久在中枢的官员也是心知肚明。如果元彧不知死活的追究这两件事,结果只会追究到胡太后的头上。 

 “元仆射,过去之事休要再提,当务之要还是商议出兵之事。”元孚担任尚书左丞已有两年之久,自然明白那两件事的因果。他不想元彧因为追究而陷入困境,接着说道:“杜洛周和葛荣先被河东公杀得损兵折将,如今又让任城王牵制在燕州,朝廷此时出兵,正好收复兵力空虚的幽州。只要幽州落入朝廷之手,二贼主力定然士气大跌、军心浮动。你们若是不发抚恤、不发军饷,以致将士厌战拒战、错失大好时机,自己向陛下请罪吧。” 

 元孚虽然不信这些要员,可他明白胡太后着急了,真想一举歼灭二贼,继而收复陷入贼军之手的幽州、燕州、平州、安州、

营州。在即将展开的大战之中,谁敢拖后腿,谁就要承担一切失利的后果。 

 郑俨为首的中书省秉承君主旨意,拟定和发布诏书,并没有实实在在的大权。他见元孚说到与自己无关的关键之处,再也没有开口说话了,目光也没有看元孚,只是低头欣赏自己的手。 

 他的手比女人还要好看几分,十指白如削根葱、柔软若无骨,浑似莲花开,同时是胡太后最喜欢最欣赏的优点之一。 

 三十万贯钱在他眼中其实并不多,他今年收到的贺礼的价值就远远不止这个数目,但国是国、家是家,岂有捐赠出去之理?而且若是捐赠了,岂不是坐落自己奸臣、大贪官之实? 

 尚书省管的就是朝廷各种具体大事,当元孚最后这句话出口,压力一下子落在尚书令元徽的身上。 

 元徽皱眉思考片刻,只得向元孚妥协:“你也知道朝廷的情况和难处。我在出兵之前,一定给你筹齐二十万贯。剩下十万贯,正月底再给你。” 

 “但愿尚书令说到做到,尽早督办钱粮。”元孚知道抚恤金、后勤辎重等事还是因为胡太后没有拍板,如果她点头应下,令尚书省催办,这笔钱粮很快就会尽数到位,可她偏偏在这方面模棱两可。不过相对于元徽刚才说的没有期限的分三次给、郑俨和元悦的直接不给。这样的结果已经好得太多了。 

 他气呼呼的离开皇宫,回到永和里的府邸。一眼就看到府前广场有个年轻人牵马站在大雪之中。 

 年轻人见到元孚车驾,上前恭敬行礼:“小侄元季哲拜见叔父。” 

 元孚下了马车,上下打量这名陌生的年轻人。一名门房管事上前附耳嘀咕几句,元孚这才恍然道:“原来你是永兴兄长(元融)三子啊!” 

 说着,横了门房管事一眼,怒道:“既知是永兴兄长之子,因何让他站在风雪之中?” 

 元季哲忙道:“叔父,不怪管事;是小侄有事相商,惟恐见不着叔父,故而在此等候。” 

 “原来如此。”元孚点了点头,道:“我们进府再说吧。” 

 “喏。”元季哲赶忙让到一旁,跟随元孚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