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释经权


第227章 释经权

 

庐山。

 

“你这是拉偏架啊!”

 

李自成看着杨丰说道。

 

当然,他也没在意这个,毕竟杨丰就是摆出理客中嘴脸,来行拉偏架之实的。

 

不拉偏架才是怪事。

 

这已经是二次谈判……

 

当然,也不能算谈判,应该是杨郡王再次调解江西百姓与秦王的矛盾,而且这次还加上了衍圣公,所以此刻衍圣公就坐在杨丰身旁,而江西耆老会这边还是姜曰广和作为护送人的江西巡抚旷昭。

 

“这怎么能算拉偏架呢我只是奉命招抚棚民,与你们的交战无关,至于棚民与耆老会签的盟约,这个属于他们的民间盟约。棚民接受招抚后,就已经是江西民籍,作为江西民籍选择和耆老会同一立场很正常,就像朱益吾为首的棚民接受秦王招抚后,选择听从秦王号令一样。

 

民意。

 

都是民意。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尊重民意。

 

我的提议是大家都停战,毕竟打仗总是不好的。

 

然后维持现状,同时以秦王之前提出的设想,在江西民籍,军籍,商籍和匠籍里面,挑选一批人,算是以百姓委托身份,在南昌由我与衍圣公监督,然后由他们进行会议。

 

决定是否接纳秦王。

 

若民意不愿秦王南下,那就请秦王撤回目前在江西各军。

 

包括朱益吾部。

 

若民意支持秦王南下,那自然也是要尊重民意。

 

至于南直隶等省,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决定,甚至以后各省都可以,毕竟民意最重要,就算陛下圣旨,也不能罔顾民意,衍圣公,这个具体的理论依据还得你来解释。”

 

杨丰转头说道。

 

衍圣公只好在李自成似笑非笑的目光注视下,硬着头皮拿出之前那份告天下万民书,给李自成引经据典地解释这东西的理论依据,当然,他们喝了顿酒信笔而做,这种事情就肯定是谣言了。这是集数十位大儒之力,以圣贤典籍为依托,通过对历史上众多贤臣言论进行总结,最终得出的煌煌之言。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民,民才是大明最重要的,之所以大明闹到现在,就是因为之前的朝廷,违背了这个以民为本的最高原则。

 

陛下肯定错了。

 

这一点相信秦王殿下也不会不承认的。

 

毕竟陛下要是没错,你当年造反個毛啊

 

就是因为陛下和朝廷做的不对,你才带着兄弟们造反,你们造反本身并没有错误,错的是陛下和朝廷,同样也正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民为贵,所以朝廷才不断镇压你们……

 

这都是错的。

 

“我就说嘛,咱们当年就没错,哪有快饿死还不能造反的!”

 

李自成后面一名将领激动地说道。

 

李自成转头瞪了他一眼。

 

后者赶紧闭嘴。

 

不过他和跟随而来的那些军官和士兵却都在很认真的听着,明显这个解释触及了他们内心的柔软,这些老土匪们终究还是渴望得到承认,洗去自己身上那层贼的羞耻。

 

“对,这位将军说的对,之前错的是朝廷,不是你们,伱们都快饿死了自然有理由造反,也不能说造反,就是求活路而已。陛下被奸臣蒙蔽,也没明白民为贵的道理,一次次调兵镇压,这才兵连祸结,以至于给建虏可趁之机,最后京城沦陷。故此陛下也不是都对,皇帝虽说是天子,受天命,但皇帝终究也是人,也是会犯错,故此就算是圣旨也不能违背民意,若民意反对,这圣旨也不能听。”

 

衍圣公赶紧说道。

 

不得不说他现在的身份,说出这些话也很诡异。

 

但是……

 

这话就适合他说啊!

 

因为别人都不想背这个锅,只有衍圣公可以,不光是他身份特殊,出了事最多他被废,但诛九族是不可能的,而且衍圣公这个牌子也不会倒。

 

更重要的是能写出八荒咸歌盛世的衍圣公,也放的开啊!

 

这话姜曰广是宁死都不会说的。

 

这个理论体系的确不新鲜,都提出快两千年了,但也仅仅是说说,谁也不敢真的深入解释,话说当年朱元璋可是因此把孟子踢出去的。皇帝可以容忍一个古代圣贤说这话,但他的大臣敢这样说,估计就该九族消消乐,这已经可以用上谋大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