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第234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李自成的不甘心一直持续到莺飞草长的季节,才终于咽下这口气。

 

他暂时放弃了一统天下的努力。

 

就像赤壁之战后的曹操一样,好在他没输的那么惨。

 

当然,为了面子上过得去,他并不是主动认输,而是由西安的皇帝陛下以圣旨,调秦王返回陕西,因为吴三桂南侵进攻霍州,所以调秦王率军返回讨伐这个逆贼。既然是圣旨,那当然不能违抗,所以秦王赶紧返回陕西,留下田见秀为承天留守,节制襄汉。

 

此前控制的九江放弃,但以朱益吾为总兵镇守鄂州。

 

新设立的。

 

就是把武昌县升级为鄂州府。

 

然后把兴国州废除,原本兴国州所属永兴,通山,大冶归鄂州府。

 

所以鄂州府治武昌县。

 

毕竟打下的地盘,还是尽可能别吐出来,九江是真没办法,毕竟李自成已经承诺撤出江西,更何况田见秀被十万江西团练困在九江,如果不放弃九江,他和部下也捞不出来。

 

但武昌县到通山这一带是肯定不能轻易放弃,这可是铁矿所在。

 

而郝摇旗则被任命为黄州总兵,和朱益吾一边一个,把长江卡住,无论陆路还是水路,上游想到下游,都得看他们放不放行。这两个总兵不归湖广总督和巡抚节制,而是归承天留守,这样李自成控制了从襄阳到汉口的汉江水运线,并向前延伸到黄卾二州,继而卡住长江航运。朱益吾还可以继续不断招揽山区的山民,以此扩充实力,李自成不需要投入什么,就能让湖广和下游全都骨鲠在喉。

 

收税啊!

 

黄州府到鄂州府之间拉一条锁江铁链,船只通过就得交税。

 

这可是巨额的税收。

 

实际上李自成以崇祯名义,宣布将九江钞关迁移黄州,并任命自己的亲信为税监,这样长江航运税收就成了他的了。

 

对此南京监国朝廷选择默默接受……

 

不接受就只能再打了。

 

而和巨额军费相比,这点损失不值一提。

 

毕竟过去九江也收不了多少税。

 

但这样也就意味着,李自成如果想再次南下,那随时可以直捣九江,甚至像之前一样,绕开德安防线直插建昌,所以他在战略上的绝对优势并没有改变,甚至还可以利用接下来的对峙期做更多准备,比如在汉口大量制造战船之类。

 

他依然像个噩梦般,压在下游士绅的头上,逼着后者不得不继续强化自己的军事力量。

 

至于对上游……

 

上游他不需要做任何表示。

 

上游是护送请愿团,直接让崇祯一道圣旨解决。

 

西南三省的民意皇帝陛下已经知道了,正在考虑当中,都回去等候圣裁吧,就不用去南京了,尤其是护送的官军也撤回四川,不撤就是作乱。

 

蜀王招降张献忠这种小事,皇帝陛下都不需要理睬。

 

蜀王招降個小毛贼而已,用得着惊动皇帝吗

 

张献忠既然那么喜欢当团练,就继续当团练好了,四川团练都统领也是个很有前途的职业,但想要官职这个是别痴心妄想了。不得不说秦王殿下对于把自己的老兄弟兼老对手,一直按在需要仰望自己的位置,这个还是充满恶趣味的。对此张献忠虽然很愤怒,但他也的确无可奈何,毕竟现在李自成已经比他强太多,既然下游已经接受了这种互相妥协,他当然不能指望自己这帮各怀鬼胎的联军能一起战斗……

 

话说他那些盟友们,弄死他的兴趣远比弄死李自成大的多。

 

他也得保存实力。

 

所以王应熊也代表三省联盟宣布遵旨。

 

撤军。

 

其他继续照旧。

 

理论上三省不归南京监国管,但三省也不听西安朝廷的。

 

地方官员有事还是找南京,南京监国朝廷也依然负责,无非就是打着三省民意的旗号,民意嘛,我们要尊重,秦王都尊重民意,我们当然也要尊重民意了。

 

再说都这样了,也不能指望对三省有什么真正有效管理。

 

无非象征性而已。

 

难道南京监国给成都换个知府没有张献忠点头还能到任

 

无非民意所向,然后南京监国这边给个正式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