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先君主之忧而忧(第2页)

 

再说其实也没有太大损失,只要权力在手想弥补很简单的。

 

是减租减息了,但可以操纵一下物价,压低一下粮食收购价,都减租减息了,这样的盛世粮食当然要便宜些。

 

但低价从佃户手中收购,高价向李自成,多尔衮卖出,最后还是赚大钱。

 

至于向多尔衮走私粮食这个就属于必然了,事实上现在走私繁荣,而且也不能说走私。

 

江西向合肥卖粮食算什么走私

 

人家又不是卖给建虏,而是卖给合肥士绅的,至于后者卖给谁关江西士绅什么事

 

同样工商业发展,一样可以弥补损失,农具统统涨价,钢铁价格翻翻。

 

现在是战争期间,铁是很宝贵的,做枪炮都不够,农具涨价很合理,最后各种手段用上,发现其实也不是说没有应对办法之后,各地士绅也都捏着鼻子开始减租减息了。

 

毕竟还有担保人呢!

 

也不能把唯一能帮他们阻挡李自成的人得罪了。

 

公然的盘剥容易激起民变惹来李自成。

 

后者可是还带走了四十多选民,这些已经被李自成带到西安,然后由崇祯封为义民。

 

然后他们作为江西民意推举常驻西安,随时向皇帝陛下为江西百姓争取利益。

 

当然,李自成需要的话,他们也可以检举江西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所以如果江西士绅不履行承诺,那他们就可以向皇帝陛下检举了,然后皇帝陛下就会雷霆震怒,并转化为秦王殿下的虎狼之师,这本来就是李自成为以后做准备,只要他想再次南下,随时可以玩这一套,而且那时候他就是江西民意所请的。

 

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压榨玩的隐蔽些,不容易被察觉,面子上好看些。


 

江西的减租减息,也迫使南直隶,浙江士绅开始向百姓让出部分利益,要不然这些刁民会闹的。

 

他们会打着民意旗号,去西安向皇帝陛下请愿的。西南三省可以请愿,他们为什么不能,更何况关于李自成造反的合法性解释也让民变拥有了合法性。

 

这个是很坏的头。

 

士绅们也没想到,原本他们用来糊弄李自成的东西,居然成了打在自己头上的回旋镖。

 

刁民们造反有合法性了。

 

民意啊,我们吃不上饭为什么不能造反,你们这些大儒自己说的,秦王当年因为吃不上饭造反是合法的,那我们吃不上饭当然也可以,不得不说这件事他们的确搞得有些鲁莽了。当然,主要是当时也没别的办法,但现在回旋镖打在自己头上,也就只好另外想办法解释,但无论怎样,这个理论终究已经有了,而且有李自成摆在那里。

 

不好解释啊!

 

当然,宗室们付出了一些代价,最后两个还没受损的藩王,也就是淮王和益王手中田产,也在士绅的侵渔中越来越少,愤怒的淮王试图反抗,也打着自理的幌子试图武装他的护卫,以保护自己的田产,但被江西耆老会调过去一支团练直接包围王府并缴械。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团练闯入王府,虽然江西耆老会解释是保护淮王,但事后淮王府中金银损失惨重,尤其是古董字画之类,至于最终出现在哪个耆老书房里,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但没人管。

 

马士英都懒得向监国禀报。

 

毕竟禀报了还尴尬,监国又不能做什么,他自己扣下淮王的泣血鸣冤,然后以私信给姜曰广,让后者解除王府的包围,同时写信给淮王,连哄带吓唬,逼着后者咽下了这口气。

 

不咽下那恐怕就真的不能呼吸了。

 

说到底身为宗室与国同休,他们不为江山付出,难道指望不姓朱的付出

 

他们怎么不说之前世世代代享受民脂民膏时候

 

勋贵也付出了一些代价。

 

但同样的道理,国难之际这些原本享受荣华富贵的不付出,难道还要老百姓付出

 

再说老百姓付出已经很多了,也该轮到他们了。

 

就这样大明终于撑过了最危险的阶段,进入了杨丰设想已久的群雄割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