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公平,公平,还是他玛公平!

 第77章 公平,公平,还是他玛公平!

 “什么,这都没抓住?还让别人反杀?

 废物!

 一群废物!

 十倍的人数啊!

 还是伏击!”

 杨丰对于这个结果十分震惊。

 当然,主要是把他坑了。

 原本他计划着就是让薛濂几个和吴三辅火并一场,然后杀了吴三辅,而吴襄也肯定难逃一死,虽然他在大牢肯定不知道,但对于薛濂几个来说,就是让他暴毙在大牢,也不能再活着被放出来。

 双方可是结成死敌了。

 然后暴怒的吴三桂会做什么就很值得期待了。

 鸣冤肯定没用。

 而薛濂这些肯定也还要想方设法弄死他。

 所以他最有可能的选择,就是干脆去投黄台吉,反正他舅舅,他大哥全都在那边,黄台吉也的确在拉拢他,但他这时候可不是什么好选择,首先除了亲信家丁们,其他人不会跟着。必须得明白一点,吴三桂只是宁远总兵,准确说是宁远团练总兵,以他爹那三千家丁为核心,收拢宁远周围一直到前屯这片区域的军户,再加上松锦之战难逃的辽东难民……

 辽东都是军户。

 哪怕是难民,没有朝廷允许他们也是无权进山海关的。

 山海关是一个界限。

 你的军籍在辽东都司,那么没有官方许可,你就是在外面饿死,也不准进山海关。

 倒是可以去山东。

 因为辽东都司所属民籍是归山东管的,所以王化贞最初在广宁当分守道时候正式官衔是山东布政使司参议。

 这部分人口有准确数字。

 三十万。

 因为明年崇祯在李自成北上时候下旨撤防以宁远为核心的关外,由文职的辽东巡抚黎玉田,武职的总兵吴三桂带着一同入关。黎玉田带着军户先一步撤入关内,吴三桂带着军队后卫,实际上他的军队就是这部分人口里面的青壮,再加上那些家丁。

 家丁本身也是官军,明朝是允许家丁做为官军正式编制里面的。

 甚至类型都很多,有吴家这样就是集团化的,靠着吴家吃空饷,控制各种产业来养活的,这种叫做随任家丁,即将领去哪儿他们跟着去哪儿。有不随任的,就是将领离职他们留在军中等着新的将领到达继续跟着后者,甚至还有临时工性质,将领要去哪里,担心手上武力不够,临时招募部分家丁。当然,性质不同待遇不同,待遇不同战斗力也不一样,不仅仅是武将,文官也一样会带着家丁,这个视赴任地方危险程度不同数量也不同。

 像县官这样,带着几个家丁到地方镇压一下刁民并不稀罕。

 家丁的确会跟着吴三桂。

 但他部下以军户为主招募起来的官军,包括松锦之战的溃兵们,这些会跟着他投降黄台吉吗?

 不太可能。

 毕竟要投降早投降了。

 这是他吴家自己的事,又不是崇祯上吊,流寇攻陷京城,大家作为大明官军,跟着清军杀向京城报君父之仇是完全没有心理负担的,而仅仅因为吴家的遭遇跟着投降黄台吉,那就是明明白白的叛国了。

 再说目前山海关到密云一线还有八个总兵所部呢!

 叛国也没好结果啊!

 更何况黄台吉这时候应该已经重病了。

 清军内部权力斗争激烈,顾不顾得上接应他都难说。

 而且还刚刚遭受一场惨败。

 事实上杨丰设计中,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吴三桂叛乱,然后引清军南下接应他,崇祯一怒之下命令八总兵出关夺回宁远,同时吴三桂部下因为反对投降黄台吉而内乱。必要时候他甚至可以出手,反正真要是这样的话,杨大勋部肯定要出兵,就算山东总兵所部不会全出动,抽一个大将为援剿总兵带着部分士兵过去也是必然。

 比如杨威。

 杨丰继续跟着过去就行。

 吴三桂这种潜在的危险还是要尽快解决的。

 他就算没有甲申之变,也是有很大可能投降建虏,他跟着崇祯不是因为忠心,而是崇祯给的实在太多,他是崇祯用银子养着的,投降建虏肯定没有大笔的银子了。但问题是到明年崇祯就彻底没钱了,李自成进京时候他总共还有八万,后来借钱又借了几十万,可以说财政彻底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