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赐尚方宝剑总督御

 京城。

 朝阳门外。

 大明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赐尚方宝剑,总督御营平西伯吴三桂怀抱尚方宝剑,带着少年得志的自信,看着他前方混乱中的城门……

 突然袭击啊!

 奉旨突然袭击。

 话说崇祯想跑路又不是一天了。

 从上次杨丰大闹京城后,他就一直在筹划。

 而且尽人皆知。

 虽然他自以为搞的很隐秘。

 不但重用山东籍旧臣,提拔北直隶籍新人,时不时下个圣旨表达一下自己要与京城共存亡的决心,还严惩了一个真正忠心的御史,后者公然上奏劝他迁都,这必须重拳出击,他还故意让人散播消息,说是他嫂子坚决反对迁都,像他这样事嫂如母的人当然要听他嫂子的……

 他也怕北方籍大臣反对。

 紧接着城门内大批锦衣卫涌出,中间一个骑马的太监。

 “一群废物,被人欺负成那样,还只能忍气吞声。”

 关键在北直隶士绅。

 而吴三桂携带尚方宝剑率领五千骑兵直接进京。

 他前面一名骑兵对着城门高喊。

 “平西伯,一路辛苦了!”

 “这个,大军入城多有不便,陛下的口谕,先屯于南苑,那里地方宽广正好适合骑兵,陛下另有犒赏,都已经送过去,兄弟们过去正好赶上喝酒吃肉,另外每人赏银二十两,也已送过去,兄弟们过去一并领赏。”

 “老祖宗,这些兄弟。”

 将领高得捷笑着说道。

 “三桂见过老祖宗,三桂启程之时家父特意嘱咐,老祖宗乃是我吴家恩人,我吴家能有今日,全靠老祖宗提携!”

 搞笑吗?

 他们连税都不想交。

 “肥羊也知道顶人,这些废物连肥羊都不如。”

 “司礼监秉笔王承恩,就是他力劝陛下迁都,不过听说他与那杨丰交往颇深,上次京城之变都是他出面与杨丰交涉,后来借杨丰的势,逼着那些勋贵交银子粮食,也是由他主持,京城勋贵对他可以说恨之入骨,不过因为怕杨丰再来,也都不敢动他。”

 他后面吴国贵,杨坤,高得捷等人也纷纷跪下。

 吴三桂微微一笑。

 他向着皇宫方向拱手说道。

 副将杨坤冷笑道。

 “就如那肥羊?”

 老王赶紧笑着扶起他。

 吴三桂却毫不犹豫地跪倒……

 山东还好说。

 老王很快到了他前面,然后笑着下马。

 毕竟那也是三十万人。

 吴三桂看了看他后面的骑兵。

 所以想要保证南方向北方的输血然后在这個饥饿的时代维持下去,就必须把皇帝按在京城,同样知道这一点的崇祯,也很清楚他宣布南下,会立刻遭到北直隶群臣反对,所以他必须搞突然袭击。在济尔哈朗攻陷前屯后,他就已经以增援为借口,派吴襄前往宁远,同时携带尚方宝剑,但这个尚方宝剑实际上是给吴三桂的。吴襄到达宁远后,接替他儿子处理善后,也就是带着宁远的老弱妇孺,尤其是杂牌士兵,和黎玉田一起进山海关。

 洪武时候的情况就是这样。

 现在的北方都快赤地千里了,北直隶还能维持下去,不就是靠着南方向北方的输血,一旦皇帝跑路,别管什么太子监国之类虚的,只要皇帝跑路南京那向北方的输血立刻断了。京城本来就是个边疆要塞,只不过因为皇帝在,所以必须将帝国的财富向京城输送而已,哪怕这种输送成本巨大,但皇帝在,成本再大也得维持。单纯以成本算南京是最合适的,因为那里是几乎所有方向上水路的汇聚,在没有机器的时代维持成本是最低的。哪怕远在数千里外的四川,物资装上船也能顺流直下到达南京,而北方几个省份的赋税,则用来就近供应边防体系。

 此刻这五千骑兵,正列阵在朝阳门外……

 旁边亲信吴国贵说道。

 吴三桂说着赶紧下马。

 尤其是现在山东,北直隶都搞团练的情况下。

 那也就只能维持运输艰难,耗费巨大的运河漕运。

 他以一个正常武将见到这种级别太监的正常反应,堆起满脸真诚的笑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