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叫门天子(第3页)

 张国维说道。

 “玉笥兄,弟宋雨恭。”

 宋权赶紧笑着说道。

 “岂有金钱鼠尾之宋雨恭?阁下莫要假冒,败了宋雨恭之名。”

 张国维说道。

 宋权脸一红,低着头无言以对。

 “殿下,请斥退建虏,建虏后撤两百步,臣当开门迎殿下入城。”

 张国维朝朱慈烺说道。

 朱慈烺……

 他同样无言以对。

 他有什么资格斥退身旁的清军啊!

 “殿下既不能斥退建虏,则为其挟持,殿下此前所言皆非本意,殿下僭号称帝亦为其胁迫,并非本意,臣身后乃扬州百万百姓,建虏已攻陷新城,正在新城屠城,臣不敢以身后百万百姓性命冒险,若殿下不能斥退建虏,臣不敢开门相迎。

 至于别的,臣奉陛下之命辅佐监国公主于南都,惟遵圣旨与监国敕令,其他非臣所知。”

 张国维说道。

 “玉笥兄,你又何必固执?大清所有也不是夺自大明,闯逆荼毒京城,大清王师入关救黎民于水火,所有之地都是夺自闯逆之手,未曾侵占大明寸土,却愿与大明携手剿灭闯逆,使大明不失一南宋,兄何必固执己见,难道就不想使天下重归太平?

 若无大清之助,难道玉笥兄就不怕那闯逆大举南下?

 这江山宁亡胡虏不亡流寇。

 玉笥兄莫要一错再错。”

 宋权摆出一副苦口婆心姿态说道。

 看得出很真诚,不过对于他们这些投降的大臣来说,绝大多数还真就不认为自己错了,宋权也是原本历史上喊出谁给崇祯报仇谁就是他新主的,大明宁亡建虏不亡流寇,这几乎是北方这些世家的一致心理。

 当然,南方也一样。

 原本历史上南方的抵抗又不是因为改朝换代问题,单纯就是被剃发易服激怒了而已。

 张国维冷笑了一下。

 “某身后三里外,你所说这些救黎民于水火的,正在屠城,老弱妇孺死尸堆积街巷,血流成河。

 这就是你的王师?

 在这扬州尚且如此,若使其渡江,江南恐怕真要血海滔滔了,张某还没蠢到引狼入室,李自成如何且不说,这江南终究不能再染腥膻。殿下请回,臣当上奏陛下,殿下为建虏挟持,所言皆非本意,也请殿下告诉那多尔衮,杨丰已反攻京城,既然他带着二十万大军南下,那京城必然空虚。

 此时杨丰恐怕已经再次抓了他那女人。

 就是不知道多尔衮这次准备用谁来换回。”

 张国维说道。

 “玉笥兄……”

 宋权焦急地喊道。

 “砰!”

 蓦然间枪声响起。

 他带着脸上凝固的惊愕,在子弹撞击中向后倒下。

 张国维转头看了一眼举着短铳的郑遵谦,不过他也没说什么,他和宋权已经恩断义绝,而就在同时更多枪声响起,许都等人手中短铳也纷纷对着外面清军开火。朱慈烺吓得尖叫着,赶紧蹲在马车旁,不过押送他的是一个牛录,而且还是精锐的巴牙喇纛兵,他们在子弹呼啸中一边用手中弓箭还击,一边迅速撤退。

 马车里两名清军钻出,直接把朱慈烺扯了回去,然后调转马头撤退。

 当然,也没人攻击朱慈烺。

 高杰也没有。

 虽然站在他的立场,其实很想把朱慈烺弄死,但公主不可能接受这种结果的。

 他是聪明人,虽然他喜欢扮演那种粗人角色,但做事还是有分寸的。

 他就站在那里,看着清军押着朱慈烺的匆忙撤退,而远处列阵的清军已经在准备新一轮进攻,至于中弹的宋权,则倒在那里没人管,虽然子弹并没直接要了他命,但因为逃跑的清军战马又踩了他好几下,所以现在已经只能抽搐了……

 “我算看明白了,只要这文人想投降了,那总能找到好听的理由,以后真不能听你们这些文人的,谁知道嘴上喊着忠义的,是不是已经偷偷修降书了。”

 他感慨道。

 张国维只是默默看着外面。

 而此时远处的清军阵地上,一门门大炮已经在喷射火焰……

 (我的苦日子终于过完三分之二了,还有一年就解脱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