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柱国,南下吧,三千里江山

 第207章 柱国,南下吧,三千里江山……

 七天后。

 安东卫。

 “所以,这是又一位叫门天子诞生了?”

 杨柱国笑容深邃地说道。

 “叫门天子?”

 朱大典则苦笑了一下。

 “叫门天子也就不配为天子了,不管怎样都不能与建虏合作,何为天子?天下之主。何为虏?奴也。岂有以主和奴者?纲常何存?还效宋金故事,那岂不是以北方再为敌国?太祖高皇帝三百年才弥合南北,使天下人心合二为一,再为一时之利一刀分开,使三百年心血付之东流?

 此举上负太祖下负黎民,纵然真君亦不能从,何况僭号而已。”

 然后他很直接地说道。

 所以这个家伙的确很刚烈,很符合原本历史上他的结局。

 实际上他就是专程从淮安北上,一则向杨丰报信,二则明确自己的立场。

 其实目前的局势还不算太坏,因为朱慈烺没劝开扬州,新城的清军虽然最终还是控制局势,但因为城内的反抗,不得不将绝大多数兵力投入新城,在之后三天里实际根本没有组织起对旧城的进攻……

 现在估计也还没有。

 虽然城内的抵抗应该没有了,但扬州新城也基本上一片废墟了。

 部分宁死也要换取保住自己香火的盐商,本着既然保不住那就毁掉的原则大肆纵火,而城内百姓也因为清军的屠杀,能跑的全都跑了,毕竟还有其他两个方向可以出城,而且还有不少直接被内城墙上的人用绳子拉上去了。而清军只顾着抢掠,也没考虑救火的问题,最终新城的火烧了整整三天,曾经的繁华全都变成灰烬,几十万人的城市只给清军留下无数死尸。

 而且这场杀戮也让旧城的军民真正选择了万众一心血战到底……

 这一切可都是在他们眼皮底下发生的,他们在旧城的城墙上可以目睹一切。

 更何况真相早就传开,是新城的部分盐商在黄澍蛊惑下开门迎降,建虏才得以进入扬州,但结果这些盐商反而全被杀了。

 也就是说清军根本就没考虑放过扬州,人家来就是奔着屠城的,就算开门迎降也逃不过一死,这还有人再考虑投降,那就不是贱而是蠢到极限了。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还没蠢到这种程度。

 而且清军的屠杀也没收到预想的效果,因为无法完全攻破扬州,他们不得不在扬州投入绝大多数兵力,以免前功尽弃,所以清军在其他方向几乎无法发起足够强度的进攻。撤到盱眙的刘肇基在朱大典支援下,还是守住了盱眙,而因为长江上以郑家为核心的水师牢牢控制水上,清军在没打开巢湖的情况下,也没有能力直接在浦口渡江。

 这种情况下这条线后面的那些城市,是不会因为屠城而恐惧,相反清军的血腥残忍和背信弃义,却让他们开始考虑投降的后果……

 扬州那些投降的盐商在死不瞑目的看着呢!

 谁能保证投降后不会是同样结果?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奴辈利吾财尔,清军选择宁可背信弃义也要屠扬州的根本原因是这样可以将洗劫最大化,毕竟接受扬州盐商们的投降,就必须给他们保留一部分财富,适可而止的搜刮,那哪比得上一场血洗之后全拿走,蛮族的本性决定了他们的选择通常是我全要,那江南那些主要城市哪个比扬州银子少?苏州恐怕更多,常州,松江,哪怕一个常州府无锡县的财富,都不一定比扬州少,无锡邹,华,安三家可都是当年上了严嵩名单的富豪。

 那清军在哪個城市,能保证可以忍住我全要的快乐?

 与其寄希望于已经食言过一次的清军会遵守承诺,还不如寄希望于这条防线能够挡住清军。

 至少这是现实的。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觉得,与其这样担惊受怕,既怕清军攻陷江南屠城,又怕李自成南下上夹棍,还不如让杨丰保护大家,虽然他也贪婪,但至少他的底线是有的,他不会屠城,他也不会上夹棍……

 虽然刘宗敏的夹棍是从他那里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