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花钱月下伤心奴家

第728章 再次扩充军火制造工人(第2页)

他组织兵工厂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代表召开会议,鼓励大家说:

“同志们,虽然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我们不能退缩。前线的战士们在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弹药。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首先,陈振华安排人员对工厂的现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工人们对那些老旧的机器进行了细致的保养和修复,更换了磨损严重的零件,调试了精度,让这些设备重新焕发出活力。

同时,他积极协调资源,从其他地区调配了一些急需的生产设备和工具,自然是空间里的太原兵工厂的生产线贡献了出来,为新生产线的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在人员培训方面,陈振华从黄崖洞兵工厂借调了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让他们在黎城兵工厂展开“传帮带”活动。

这些老师傅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新工人,从机器的操作技巧到生产工艺的细节,都一一讲解示范;新工人们认真学习,虚心请教,很快掌握了生产要领。

新生产线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场地狭窄,无法容纳新的设备。陈振华带领大家一起动手,对工厂的布局进行重新规划。

他们拆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建筑,清理出一片宽敞的场地,为新生产线的安装创造了条件。

经过艰苦的努力,黎城兵工厂的一条新子弹生产线终于建成。当生产线启动的那一刻,工人们欢呼雀跃。

这条生产线的建成,不仅提高了子弹的生产数量,也为兵工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陈振华又将目光投向了黎城兵工厂的手榴弹生产。他借鉴黄崖洞兵工厂的成功经验,结合黎城兵工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适合这里的手榴弹生产方案。

他组织技术人员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提高了手榴弹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他还加强了对原材料的管理和调配,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陈振华的指导下,黎城兵工厂的手榴弹产量也逐渐提高。一箱箱手榴弹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战场,为抗击日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随着子弹和手榴弹生产线的增加,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陈振华面前——弹药原料以及钢铁的消耗速度大幅加快。

陈振华心里清楚,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自己空间里库存的原材料最多只能支撑到年底。

但考虑到战争局势的紧迫性,他没有丝毫犹豫。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战士们在战场上能够有足够的弹药与敌人战斗,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加速生产。

为了解决原材料短缺的问题,陈振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他一方面加大了从周边地区的采购力度,派出采购小组,深入到各个乡村、城镇,与当地的商户和百姓沟通,收购各种废旧金属和黑火药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