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离开申城前的疯狂收取
他希望借助收缴到的各类原材料,在这片土地上打造起一套完善的基础手工业制造体系。
从看似平凡的菜刀、耕犁、铁锹,到传统的弓箭、大刀等冷兵器,这些看似简单的物件,实则在根据地的生产生活与战斗防御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菜刀,看似普通,却是百姓日常生活烹饪的必备工具。在物资匮乏的根据地,一把锋利耐用的菜刀,能极大地提高生活质量,保障战士和百姓的饮食供应。
耕犁与铁锹,则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农具。晋省土地广袤,发展农业是保障根据地物资供应的根本。
有了这些农具,军民们便能更好地开垦土地、种植粮食,实现自给自足,为长期抗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而弓箭与大刀,虽然在现代战争中看似落后,但在特定的战斗场景下,依然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山区地形复杂的晋省,弓箭可以作为一种隐蔽而有效的远程攻击武器,悄无声息地打击敌人;大刀则是近战中的利器,当与敌人短兵相接时,能给予敌人致命一击,激发战士们的战斗勇气。
更为重要的是,陈振华还着眼于更为先进的武器制造与维修。中正式步枪作为国产的优秀制式武器,以及小鬼子广泛使用的三八大盖步枪,在战场上都有着重要地位。
陈振华希望能够在晋南根据地建立起相应的制造与维修能力。掌握中正式步枪的制造技术,意味着根据地能够自主生产这种性能优良的武器,减少对外部武器供应的依赖,极大地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而学会三八大盖步枪的维修,则能充分利用缴获的敌方武器,使其在我方手中继续发挥作用,进一步增强武装力量。
晋省地处华夏内陆,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得天独厚的战略优势。即便小鬼子在渤海边部署战略轰炸机,由于距离遥远以及地形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也难以对晋省进行有效的轰炸。
这就为晋省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其拥有了强大的发展潜力。陈振华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晋省作为工业基地的繁荣景象: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机器轰鸣,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生产出各类武器装备、生产工具和生活物资。
这片土地将不再仅仅是抗日的大后方,更是源源不断为抗战输送力量的坚实堡垒,为最终战胜日寇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陈振华的心中,晋省根据地的发展蓝图逐渐清晰。他深知,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绝非一蹴而就,需要一步步稳扎稳打地推进。
首先,他要组织起一批经验丰富的工匠和技术人员,对收缴到的机械设备进行研究和调试,尽快使其投入生产。
同时,安排专人对原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合理分配,确保每一份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对于基础手工业制造,陈振华计划先从建立小型工坊开始。在各个村庄和城镇,挑选出有手艺的工匠,集中进行培训,传授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