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 长安十小时(第3页)

街边,一位青年抱着木吉他,沙哑地唱着《蓝莲花》,琴盒里躺着零散的硬币。九月驻足聆听,被歌声中的自由与向往打动,将兜里的零钱轻轻放进去。琴弦震颤的余音,混着远处鼓楼传来的报时声,在夜空中久久回荡。不远处,一位老人拉着二胡,《二泉映月》悠扬哀伤的曲调,又为这热闹的夜色增添了几分深沉与诗意。

夜色渐浓,九月在返回火车站的路上特意绕了个弯,来到火车站旁的“新华书店”。这家书店在城市的喧嚣中宛如一座宁静的岛屿,当她推开门的瞬间,油墨的清香与空调的暖意扑面而来。二楼的旅游书籍区整齐排列着《走遍中国》系列,她像寻找宝藏般蹲下身,指尖划过一排排书脊,最终停在《长安美食地图》上。泛黄的纸页间,“葫芦头泡馍”“金线油塔”的图片诱人至极,她掏出铅笔,认真地在心仪的美食旁做上标记,心中默默盘算着下次来长安的美食计划。

书店里静谧得仿佛能听见时光流淌的声音,只有偶尔的翻书声和人们压低声音的交谈。儿童读物区,暖黄色的灯光下,一位年轻的母亲正耐心地给孩子讲解故事书,孩子指着彩色插画兴奋地叫嚷,清脆的童声为这份宁静增添了几分生机。直到书店打烊的提示响起,九月才依依不舍地起身。

晚上10点整,九月准时来到候车室。行李寄存处的墙上,“小心扒手”的警示标语已经有些褪色,工作人员坐在狭小的窗口后,百无聊赖地翻着时尚杂志。就在这时,手机里传来熟悉的QQ提示音,是好友李悦发来的消息:“到青市记得报平安!”对话框里还留着她们之前的聊天记录,李悦那句“等你到了青市,我给你寄长安的柿饼”,让九月的嘴角不自觉上扬。

她站在候车室的落地窗前,望着远处城墙在夜色中若隐若现的轮廓。这座古老的城墙,曾见证过盛唐的辉煌,也经历过岁月的沧桑,此刻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守护着这座城市。

电子屏突然闪烁,显示列车晚点15分钟,候车室里弥漫着些许躁动。有人靠着座椅打盹,头随着呼吸轻轻晃动;有人捧着热气腾腾的泡面,浓郁的香味在空气中飘散;还有带着孩子的家长,轻声安抚着哭闹的宝宝。

回想起这短短十个小时的长安之旅,九月的心中满是感慨。她仿佛走过了千年时光:在大明宫遗址,触摸历史的残垣断壁,感受盛唐的磅礴气象;漫步城墙根下,聆听砖石诉说的古老故事;穿梭于竹笆市街的烟火人间,品尝肉夹馍与酸辣粉的美味;驻足钟楼广场,欣赏流光溢彩的夜景。每一个瞬间,都如同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回放。

终于,检票口的绿灯亮起,人群开始缓缓移动。九月随着人流走向站台,身后突然传来卖报人的吆喝声:“看报看报,最新消息……”声音渐渐被火车的轰鸣声淹没。

她踏上列车,找到座位坐下,窗外的城市灯火闪烁。她轻轻呵出白雾,在车窗上画了个小小的太阳。长安的早春虽然寒意未消,但那些温暖的瞬间,早已深深烙印在记忆深处——是大明宫遗址博物馆里的留言簿,是钟楼广场上的歌声,是竹笆市街的美食香气,更是好友牵挂的话语。

这趟短暂的长安之旅,不仅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更是一场与温暖的邂逅。当火车缓缓启动,九月知道,这段旅程将成为她青春里最珍贵的回忆,而长安的故事,也将永远在她心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