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争战路人四九
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军穷途末路(3)(第2页)
李鸿章接旨,速即致函左宗棠:黄河以北,平坦千里,网罗难使,时移势易,无有万载不变之理。这剿洗张捻,宜需从长计议。吾意,抄袭剿灭赖捻之旧稿,以静制动,依河筑墙,坚壁清野,圈地制剿。季帅以为如何?
左宗棠回曰:张捻鉴于赖捻之灭,昼警夕惕,一闻围扎,即拼死力冲突,飙疾如风,转瞬即逝。若不尽遣游师蹑踪追剿,贼复伺机窜扰完善之区。
李鸿章致函再劝:张捻窜扰京畿,初意拟蹙之怀、卫之间,继欲扼之卫、黄之交,皆未及谋定而贼已窜逸。黄河以北,地势虽是宽荡,然就运河一线设防,蹙之海东一隅,尚得地势。吾即严督诸军日以追剿为事,能胜贼而未足以灭贼,且久有覆军疲师之忧;与其劳而无功,不如暂守以待变机。
左宗棠复回函曰:地势千里,漫长无边,河浅水低,设防全恃兵力,不能以水为险;此乃有守无战,甚难剿洗逆匪。尔部、吾部与都兴阿、官文、丁宝桢、英翰、李鹤年等所属各军,复加京营、神机营、天津洋枪队等,足有十万余众,株守以待贼变,无憾乎?
李鸿章叹曰:左公自谓诸葛孔明,提偏师从诸将后,到处寻贼,吾谓非计。
潘鼎新道:启禀李帅,初夏时节,天干地燥,末将查得,运河张秋至临清二百余里河段,干涸可涉,李帅务必遣将严防。
李鸿章道:吾即咨请左宗棠部速返运河以西,杜贼西窜;琴轩兄即偕郭松林、杨鼎勋二部,蹑踪穷逐,勿予贼喘息之机。
潘鼎新道:唯憾刘省三浩然回里,其若在,定有良策制贼。
李鸿章道:刘省三昨日传书,引张捻至黄河、运河、徒骇河之狭长地带,集兵决战,可毕其功于一役。
5月上旬,连绵阴雨,漳、卫上游,山洪频发,半月之内,黄河水位徒涨数尺,运河水位涨至一丈五六尺。
李鸿章大喜,即令潘鼎新于张秋开坝,大水漫灌,引黄入运。
左宗棠回曰:张捻鉴于赖捻之灭,昼警夕惕,一闻围扎,即拼死力冲突,飙疾如风,转瞬即逝。若不尽遣游师蹑踪追剿,贼复伺机窜扰完善之区。
李鸿章致函再劝:张捻窜扰京畿,初意拟蹙之怀、卫之间,继欲扼之卫、黄之交,皆未及谋定而贼已窜逸。黄河以北,地势虽是宽荡,然就运河一线设防,蹙之海东一隅,尚得地势。吾即严督诸军日以追剿为事,能胜贼而未足以灭贼,且久有覆军疲师之忧;与其劳而无功,不如暂守以待变机。
左宗棠复回函曰:地势千里,漫长无边,河浅水低,设防全恃兵力,不能以水为险;此乃有守无战,甚难剿洗逆匪。尔部、吾部与都兴阿、官文、丁宝桢、英翰、李鹤年等所属各军,复加京营、神机营、天津洋枪队等,足有十万余众,株守以待贼变,无憾乎?
李鸿章叹曰:左公自谓诸葛孔明,提偏师从诸将后,到处寻贼,吾谓非计。
潘鼎新道:启禀李帅,初夏时节,天干地燥,末将查得,运河张秋至临清二百余里河段,干涸可涉,李帅务必遣将严防。
李鸿章道:吾即咨请左宗棠部速返运河以西,杜贼西窜;琴轩兄即偕郭松林、杨鼎勋二部,蹑踪穷逐,勿予贼喘息之机。
潘鼎新道:唯憾刘省三浩然回里,其若在,定有良策制贼。
李鸿章道:刘省三昨日传书,引张捻至黄河、运河、徒骇河之狭长地带,集兵决战,可毕其功于一役。
5月上旬,连绵阴雨,漳、卫上游,山洪频发,半月之内,黄河水位徒涨数尺,运河水位涨至一丈五六尺。
李鸿章大喜,即令潘鼎新于张秋开坝,大水漫灌,引黄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