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争战路人四九

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军穷途末路(3)(第3页)

  左宗棠亦喜,道:李鸿章开坝之后,张秋至临清二百里水面,炮船鼓棹如飞,直逼德、景。黄水复暴涨,自运河以及马颊诸河,无不盈堤拍岸,横溢四出,流潦纵横,运河一线,遂为金城巨防。

  刘松山道:天佑吾民,张捻死期至矣。

  左宗棠道:李鸿章圈制一策,实制捻良图,惟从前减河未注水时,地段太长,需时又久,吾不能无疑。现在捷地闸开,正可用民力筑堤自保,而以官军械守,腾出各军剿贼。吾即致函李鸿章,详述端倪。

  李鸿章接函,速即回曰:季帅高见,吾冀凭藉水势地利,收缩河防之兵而勇之于追剿。皖南一别,一晃五年;季帅无恙乎?鸿章甚为挂牵,择地一晤,秉烛夜谈。

  5月21日,左宗棠、李鸿章于德州桑园把酒言欢,晤商甚为投契。

  左宗棠道:适值雨季,直鲁平原,千里泥潭,贼之悍骑之优势,荡然无存。南以黄河,西以运河,东以大海,北以减河,设长围以困之,就地圈制。刘松山、潘鼎新、郭松林、宋庆、郭运昌等军,蹑踪而逐,大事可成。

  李鸿章道:乘黄河伏汛,缩地圈扎,以运河为外围,马颊河为里围,将西捻压缩于马颊河以南、徒骇河以北之狭长地带,坚壁清野,使贼无所食,尔后围而诛之。

  左李论谈一日,议定:北段,由潘鼎新鼎军、崇厚之洋枪队联合护守,复掘沧州之捷地坝,引运河水入减河,水、军并用,严扼张捻北上;西于张秋,引黄河水入运河,兼以淮军、鲁军、皖军分段防守;南段,严密封锁黄河各渡口,北岸船只,一律调至南岸,由山东官员带队把守;东段,严禁渔船下海,防贼渡海窜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