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麻衣叩天阙 茜影覆素白(第2页)
元善虽见惯了各种大场面,但今日的局面,他却平生未见,不敢贸然涉水。于是微微颔首,沉声问:“此事事关朝廷命官,非同小可,可有证人?”
“有!”李枫麟强压下悲痛,声音嘶哑地应答。
话音刚落,他身后走出一名须发皆白的老仆,老仆身形佝偻,却眼神坚定,走到李枫麟身旁,对着元善躬身行礼:“小老儿是李家的老管家,当日之事,小老儿亲眼所见!当时海少傅带着几个随从,不由分说便闯入了少夫人的房间,还命人将少主子和李家所有族人全部拦在门外,不让任何人进去……”
老仆正要继续细说当时的情景,元善却抬手虚压,打断了他的话,“太子殿下已下谕令,命本官与廷尉寺联合彻查,定会还你们一个公道。”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现命李氏阖族随我入城,到廷尉寺接受问询,尔等可愿将冤情交付公断?”
李枫麟沉默了,垂眸凝视着地上斑驳的苔痕,霜色麻衣下的脊背绷成一道冷硬的弧线,透着一股宁折不弯的倔强。短暂的寂静笼罩了全场,只有远处城楼上更鼓的声音隐约传来,沉闷而缓慢,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元大人厚意,草民心领。”片刻过后,李枫麟猛然抬头,“但我李氏一百余口,星夜跋涉,不辞辛劳,千里迢迢赶来京城,所求的并非只是廷尉寺的公断,而是要在陛下驾前陈冤,让陛下亲耳听闻我李家的冤屈!若不能亲见天颜,纵然天塌下来,我李氏族人也绝不起身!”
话音落地,他身后的李氏族人齐刷刷地叩首,额头重重撞在坚硬的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一声接着一声,此起彼伏,震得人心头发颤。
元善喉间溢出一声暗哑的叹息。可他心中清楚,武皇陛下近日龙体违和,正在华林园静养,不可能如他们的愿。可此刻,满街百姓围观,人人都盯着这场叩阍之争,这桩本就棘手的案子,偏偏撞上了这等无法言说的困境——若强行将李氏族人押解入城,必然会激起民愤,到时候局面将难以控制。
更可怕的是,一旦流言蜚语传入内宫,被有心人利用,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棘手,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放心,天塌不下来!但你确是头犟驴!”元善背过身去,尽量压低声音,以控制满心的无奈与烦躁。
未料,围观百姓的私语议论,竟如决堤之浪般愈发湍急,此起彼伏间,无数声浪交织,激荡不休——有同情李氏的,有指责海宝儿的,也有感叹权贵难惹的,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吵得元善只觉太阳穴突突直跳,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如何既能稳住李家众人,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入城,又能不泄露陛下静养的机密,不惊动圣听?这个难题,沉沉地压在他的心头,让他一时间手足无措。
就在这僵持不下之际,远处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道茜色身影,手持鎏金令牌,在京兆尹和数十名府兵的簇拥下,款步而来。
那茜色罗裙在一众深色甲胄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活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京兆尹快步上前,扯着嗓子振臂高呼:“御令驾临——闲杂人等速速回避!不得喧哗!”
府兵们迅速散开,手中绣着獬豸纹的皂纛猎猎作响,数十名金盔银甲的府兵排列成阵,甲胄铿锵,步伐整齐,如同一座移动的铜墙铁壁,将围观的人群层层拨开,为那道茜色身影开辟出一条通道。
原本喧闹的朱雀门,瞬间变得鸦雀无声,百姓们相继噤声。与此同时,鎏金步摇上的珠翠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当声,由远及近,一步步传入众人耳中。
那抹茜色罗裙掠过之处,空气中浮动着龙脑香与松烟墨混合的清雅气息,香气袅袅,恍惚间,竟将满地素白的李氏族人都衬得黯淡了几分,更显其身份的尊贵。
城门口的杨大眼和守城官兵见了来人,亦是神色一凛,立马单膝跪地,齐声高呼,“恭迎零公主!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原来,这道茜色身影,正是当今武皇陛下最为宠爱的五公主,武承零。
紧接着,城外的百姓也齐刷刷地跪倒一片,口中高呼着“公主殿下千岁”,声音整齐划一,充满了敬畏。
“都起来吧!”武承零手持御令,环佩叮当之间,已快步来到元善身侧。她眉眼间含着与生俱来的威仪,却在开口面对元善时,语气转成了三分和煦:“元尚书,听闻今日朱雀门外,竟陵李氏要告御状,不知哪位是李家长子李枫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