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国情(4)(第2页)
而除了朱聿键他们,还有创设皇明宗军,特设皇明宗学,使得大批底层宗室,得以绕开大明祖制,还有压在他们头上的各级宗藩,拥有了一条能够晋升的道路,这也使得朱由校发现不少人才。
朱家的人才!!
是。
或许在不少底层宗室中,有不少跟他这一支远了,但那又怎样呢?只要他是大明皇帝,只要他是朱家大家长,那一个个都要臣服于他!!
这就是法理与大义的厉害之处。
“朕这次叫你过来,是有几件事要说。”
朱由校拍拍桌案,示意朱慈烟坐下。
“请陛下明示。”
朱慈烟抬手一礼,犹豫了刹那,这才撩袍坐到锦凳上。
“针对在京诸藩的对外联系,要进一步的封控起来。”朱由校倚着软垫,伸手对朱慈烟说道。
“如今国朝是怎样的,你应该也清楚,到处都是要解决的急务,朕不希望,因为诸藩移藩至京这件事,出现什么不可控的风波。”
“一句话,截止到天启七年底,我朝在外诸藩,凡是奉国将军及以上的,必须要全部移到京城来。”
“朕知这件事办起来不容易,但你跟吉王必须要办好,瞧瞧东南那边,乱成今下这幅摸样,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就藩的宗藩!!”
“陛下放心,臣定会与吉王一起,将此事办好的!!”
朱慈烟听后,当即便作揖应道。
以内阁为首的外朝有司,在战时机制的加持下,开启对大明的各项改革,对于朱由校而言,针对于宗藩的改革,也必须要抓紧推行才行。
趁着今下这一时期的变动,朱由校要叫各地的宗藩群体,全都给迁移出就藩地,把他们集中到京城一带。
当初大兴土木的修建京城王宅群,还特意叫寡言沉稳的朱慈烟负责此事,为的就是能提前做好准备。
诸王众藩集中到京城来,就代表大明对宗藩的策略改变了,而与之改变的,就是不断增加权柄的宗人府。
按着朱由校所想,今后宗人府这块,就要管好在京的宗藩,顺带把勋贵也给管着,以此来避免特权泛滥!!
“除此以外,你要跟吉王一起配合好,把削减护军一事,尽快给朕做好。”朱由校拍拍朱慈烟的肩膀,随即继续道。
可当听到这话,朱慈烟明显一顿。
这件事儿,不好办啊!!
截止到当下,北上赴京的宗藩群体,特别是亲王、郡王,那都是携带有大批护军的,这是他们唯一的根底了。
本身这个时候,不少诸王众藩就有意见,可想压制住这些意见,顺带叫更多宗藩从各地前来京城,这压力可想而知了。
这件事没有做好之前,就开始对护军削减一事,以定宗人府所拟全新礼制,这难保其中不出现意外。
为何领宗人令的吉王朱由栋没有过来,那是因为眼下的朱由栋啊,在解决各项烦心事儿呢。
京中有一些群体在推波助澜。
对于朱慈烟的反应,朱由校猜到了,本身要做的事儿就不简单,加之又是今下这种境遇,难保其心底就生出担忧。
可对朱由校而言,他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将大明宗藩这一块儿理顺清楚,不然时间就不等人了。
截止到今下,唐王朱聿键奉旨南下前去东番坐镇,这其实就代表着海外移藩的一个具象化起点。
而信王朱由检奉旨南下东南深查钱案,潞、吉、荆等诸王在京肩负起各自的要职,分管着各自的事宜,这其实是王大臣的具象化。
除此以外,还有选进皇明宗军,选进皇明宗学的底层宗室群体,有不少在各地已经发挥出作用了,甚至有些都立下功勋了,他们是朱由校今后要重用的一批特殊群体。
针对于大明宗藩的改革,其实已经在悄无声息间拉开了帷幕,而今下的种种迹象,朱由校是很满意的。
因为一切都在按他的预期在做,今后的大明宗藩啊,有本事的,想留在本土的,要么就做王大臣,要么就做闲散宗藩宗室,不过两者的待遇与地位是完全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