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国情(4)(第3页)
前者是大明皇帝要倚重的左膀右臂,后者是大明皇帝可有可无的存在。
而除了本土这条路,还有海外移藩这条路,这条路最大的不同,就是海外宗藩可以拥有大片藩地,关键是可以插手一部分军政,但前提是必须要服从中枢的大战略,而能够做出成绩的,爵位可以提升,藩地可以增加,这是跟南洋开拓,海外开拓是紧密联系到一起的。
不过促成上述之势,必须要形成一个前提,那就是收回在京宗藩的护军,只有这样,世袭才能仅限于少数存在,其他的全都逐次降等,这件事不搞好的话,那隐患是很大的,不仅本土会有隐患,海外也有隐患。
与国同休,这肯定要有,倘若没有,那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但有归有,可这个规模啊必须要控制好。
不可否认的一点,在原有时间线上,清朝对有些事做的很好,除了草原这块儿,那就是宗室了。
绝大多数都是逐次降等,想保留爵位,可以啊,那就给大清立下功勋,否则谁来了都不好使。
而铁帽子王的规模,始终都控制在一定范围,甚至为了掌控铁帽子王,还有皇子改继的事儿发生。
这些都给朱由校提供了思路与经验。
“朕知道这件事做起来不容易,尤其是处在当前的国情下,稍有不慎啊,就可能在朝野间引起较大风波。”
朱由校收敛心神,看向朱慈烟说道:“但这件事必须要从快,顺天府这边,还有别的有司,在这前后向御前呈递了不少奏疏,所提到最多的就是这帮诸藩护军,在京城,还有京畿有不法事。”
“朕也知道,吉王这几个月,一直都在处理这件事,甚至还逮捕了不少人,可堵不如疏啊,与其这样被动的去面对,倒不如抓紧落实改制事宜。”
“臣明白了。”
朱慈烟听到这里,心里知道怎么回事儿了,“这件事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会与吉王一起办好此事的。”
“嗯,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朱由校露出笑意道:“朕这样做,其实也是我皇明宗藩啊,皇明幅员辽阔,而先前所遇到的种种事宜,叫朕明白一点,治理江山社稷这块儿啊,全靠外人是不行的,自家人也必须参与进来。”
“但有些文官的嘴脸,你也清楚。”
“张口祖制,闭口祖制,说的人是不胜其烦。”
“朕想改变这一切,就必须要先做一些事,堵住这悠悠众口才行,只有这样,有些事才能推动起来。”
讲到这里时,朱由校表情严肃起来。
朱慈烟闭口不言。
其实对天子讲的这些,他如何会不清楚呢,眼下他也好,亦或是吉王朱由栋,潞王朱常淓他们也罢,别看一个个都分管有对应事宜,但是私底下的抨击与质疑,那可是从来都没有消停过。
特别是信王朱由检,在京兼领都察、廉政、监察三院,并且奉旨督办钱谦益案,那争议就更大了。
眼下人是在东南那边,可针对信王的舆情风潮可从没有停过。
“把该做的事做好,也叫世人看看,我皇明宗藩的风采,到底是怎样的。”看到朱慈烟的表情,朱由校撩袍起身,语气铿锵道。
“朕对你们一个个,都是抱有极大的信心与期许的,朕希望你们不要叫朕失望,希望你们能肩负起重担!!”
“臣遵旨!!”
朱慈烟当即起身作揖道。
想要将一些事有效推动起来,就必须要扶持起一批新兴群体才行,毫无疑问,在宗藩改制这件事上,朱由检、朱聿键、朱由栋、朱常淓、朱慈烟他们这些人,就是朱由校选定并扶持的新兴群体。
朱由校要叫他们得到对应的获益与地位,继而与皇权紧密的捆绑在一起,这样不管遇到什么挑战,一个个也会毫不犹豫的站在皇权这一边,而非是站到皇权的对立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