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一击仗剑至天涯

第1159章 分水岭(8)

 内帑增发高利长期债券,到底还是明确下来了,这部分债券分派到顺天府、北直隶、直隶天津府、辽东、山东、河南、山西等地便在最短的时间被抢购一空,对于这样的现象,朱由校一点都不奇怪。

 这得益于内帑、户部、少府、宗人府等对外颁售的有司长期保有的良好信誉,不管处在什么境遇下都到期对付本金,如此在大明民间对于债券,往往就会形成这是一项稳定、必赚的买卖,所以只要有债券颁售,别管是什么性质的债券,都会有一批批群体拿着真金白银去抢购。

 毕竟颁售的各类债券以土地、产业为锚定物,即便是到期不能兑付本金,还能持债券凭证换取土地、产业等。

 于是在这抢购债券的群体中,其实是存有一批别到期兑付本金的群体,这样他们就能得到土地或产业了。

 而一批批颁售的债券,每次都能在极短的时间抢购一空,朱由校知道这与大明各地动荡有直接关系,人在局势动荡下,本能的就会选择趋利避害,以此来尽可能避免自身损失。

 之所以会出现抢购债券的风潮,这也与从天启元年始,大明中枢对外镇压建虏叛乱、蒙鞑侵袭,对内镇压白莲叛乱、土司叛乱……这一系列对内对外的战事是密不可分的,而漠南会战的大捷则将其推向了高潮。

 也是这一系列的因素下,才导致了今下的境遇,但也恰恰是这样,朱由校也在心中笃定了一点。

 即渡过改革前期困境后,大明能够颁售债券的有司要约束起来,除了内帑与户部外,别的都不能再颁售债券了。

 现在朱由校能掌控住这些,确保增发出的债券规模,是在中枢的承受范围之内的,但这并不代表后世在没有任何约束下,就会把这一切给控制好,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所处的时期是一个大变革时期,是一个抢夺秩序定义权时期,即便是增发的多了,那也是能有办法给转移掉的。

 可一旦处在一个相对安稳的时期,一旦增发债券规模过大的话,势必会陷入到无休止的战争开启与操控下,可这就是一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就会伤害到自己,所以朱由校必须要解决好这些事情。

 “陛下,以内帑的名义,对外增发颁售如此多债券,这恐对中枢会有一定隐患啊。”毕自严言语间带有疲惫,向朱由校作揖行礼道。

 “是,这部分债券的兑付,是由内帑全额兜底的,臣也知道这部分债券所获,将用于军改之中,以此来整饬我朝军队。”

 “但是陛下想过没有,截止到今下啊,我朝以内帑、少府、户部、宗人府、水利总署等有司对外颁售的各类债券,规模是极为庞大的,且在今后的三到五年间,会出现一个集中兑付的趋势。”

 “臣粗略的算过一笔账,将内帑颁售的这批债券囊括进来,到天启十一年时,各年期的各类债券,总额会达惊人的一千七百万,这还仅是本金,各年期的各类债券实兑利息,臣还没有算进来。”

 真是够难为毕自严的了。

 坐在宝座上的朱由校,看着毕自严的鬓角泛白,言语间那带有的疲惫,这心里生出了唏嘘与感慨。

 对外颁售的各类债券,别管是哪个有司,都要汇总一份交到毕自严这位大明财相手里,以此叫毕自严知晓债券规模与状况。

 这是朱由校的旨意,任何人都不能违背,谁要敢在这上面动手脚,别管是谁,撤职查办都是轻的。

 朱由校需要有一位真正懂财政的人,来时不时地提醒自已,以确保大明中枢财政不会因为自己的一些决断,就出现不可控的因素。

 “毕卿的担忧,朕知道。”

 朱由校收敛心神,伸手对毕自严道:“毕卿坐吧,咱们君臣间无需这样,朕可以向毕卿保证一点,今后再增发债券的话,会先与毕卿商榷后再定,如何?”

 毕自严暗松口气。

 这是他想听到的。

 其实对外颁售各类债券,毕自严的内心并不反感,也不厌恶,因为经过这些年的债券运转,毕自严看到债券有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