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6章 大浪潮(3)
大明推动改革至今,从中枢到地方,从地方到中枢,比之先前,可谓是有着天翻地覆的改变。免费看书就搜:我的书城网 woshucheng.com
这种改变是先前想都不敢想的存在。
而在这长效改革下,在中枢层面有两个超然存在,一个是内阁,一个是军务院,这使得大明政治格局出现大变。
当然最为超然的是大明皇帝。
不过就今下的舆情势头,谈及最多的是内阁,因为有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是内阁在主导,在推动。
皇城所在,内阁。
“召开这场内阁会议,是为具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诸位王爷,还有诸君,有什么都可讲出来。”
坐于主位的毕自严,扫视殿内所聚众人,语气正色道:“今下我朝所处国情是极为复杂的存在,论及复杂,在本阁看来已追比开国之初,这对我朝而言,是一次挑战,但同样也是次机遇!”
“内阁是为解决各项民生而存的,包括主导与推行的各项新政,都是为让我朝上下有大的改变,以此在陛下的统御和带领下,能够走出这段对我朝具有特殊意义的路。”
坐于左手位的朱由检、朱常淓、朱由栋、朱慈烟等一众王大臣,坐于右手位的次辅刘鸿训、群辅李长庚,王永光,黄立极,洪承畴,李起元,韩一良,施邦耀等一众内阁大臣,在听完毕自严所讲之言后,脸上流露出各异的神色。
大明来到天启十一年,牵扯到中枢这一层面,有一些事跟过去早已不同,如中枢出现的王大臣,会在天子的钦定下分管一些事务,这在最初是有不小的争议与分歧的,而最为主流的观点,无非是让王大臣掌权参政,在所难免的会导致一些不好的事发生。
可对于这些,朱由校根本就没有理会。
作为大明皇帝,如果连王大臣都看不透,继而导致些不好的事发生,那干脆就别掌权亲政了。
在朱由校的内心深处,基于大明底色的考虑,在中枢构成王大臣、文官、武官、监察为首的制衡体系,才是对皇权,对社稷最为有利的存在。
而在这基础之上,还有一个超然的体系,那就是立法!
大明统御天下的基础是律法,想要确保大明保持长效向前的态势,就务必要确保包含各个层面的律法,能够保持与时俱进的势头,而不是某一时期定下了,以后就不改了,就一直照着这个来。
哪怕大明本土及海外都有对应改变,可却依旧捧着先前的律法动都不动,这在朱由校看来是极为可笑的。
当然这还是看得到的构架,而在看不到的地方,同样也有一些构架,以此确保大明权力构架的完整与掌控!!
“既如此,那本王先抛砖引玉吧。”
朱由检的声音响起,一道道目光聚焦过来,朱由检面不改色道:“受到一些内部及外部的影响,由户部主导的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据本王所知晓的情况,在一些地方存在推诿、懈怠的现象。”
“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从试行到施行这都几年了?!”
“为此毕元辅不知签署了多少命令,以此叫这项惠泽天下的良政,得以保持较好的势头在中枢,在地方推行起来。”
“可有些人呢,不,更准确的来讲,是一个个小群体,想的全都是那点私利,全然不顾社稷根本所在!!”
“甚至于说在一些地方啊,还出现了煽动民情,蛊惑百姓,以此来抨击与动摇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的根基!!”
讲到这里时,朱由检的眼神冷了下来。
“如果真如信王讲的那样,针对于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这块儿,本王觉得要好好查一查了。”
“没错!!查一查到底是哪些小群体,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跟中枢的决策对着干!!”
“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税政改革,同时废除掉一些不合理的特权!”
“在此策推行的同时,由内阁推动的高薪养廉,这是提升中枢及地方各级官吏的福祉与待遇……”
随着朱由检话音落下,朱由栋、李长庚、李起元、韩一良等一行人,纷纷讲出心中所想,以表明各自的态度。
现阶段的内阁会议,就是为解决所遇一系列问题,故而王大臣虽不属内阁,但却能列席参加内阁会议,这样的好处有很多,能在内阁会议通过并解决的事,无需在拿到御前廷议去讲了,对应的事做好做扎实即可。
而一些棘手的,难以解决的就会在御前廷议讨论商榷,一旦天子拍板定调了,那就代表着最高意志!!
曾经也有人想着算计,可换来的下场却很惨。
自大明信王执掌三院,主抓监察以来,这些年下来,被抓的贪官污吏不计其数,被杀的也是数不胜数。
这使得天启朝有一特性,官员规模始终是缺的,为此先前召开的殿试,录取的新科进士规模都不小。
而中枢所辖诸总署对外招考,一方面是为了改革科考,另一方面是为增补新鲜
血液夯筑根基。
毕竟内阁主导与推动的改革,一项项具体的事宜是需要有人来做的,没有人参与的改革,这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在吏治方面,朱由校对外的态度就一个,用心做事,愿意做事的是不会受到亏待的,但是有别的想法的,你祈祷别叫有司抓到了,没抓到说明你运气好,但抓到了,那下场在先前都摆好了。
经过朱由校的调教与拨弄,朱由检已经成熟了,为此他那嫉恶如仇的性格,用以整顿吏治再合适不过了。
大明要走的路,是一条前所未有的路,所以跟不上的官吏,那就要及时的清除掉,换能跟上的官吏顶替。
毕自严看着说话的众人,他就知晓时机成熟了,而在此等态势下,毕自严深邃的目光看向大明信王朱由检。
朱由检微微点头示意。
“鉴于当前的形势,本王觉得于内阁层面,增设官产、官券两寺,以避免受一些情况的影响,导致我朝利益出现重大损失!!”
可当这话讲出时,殿内不少人露出惊愕之色。
官产寺。
官券寺。
这是先前没有过的新有司啊!!
但很快,有人就琢磨出味儿了。
朱由栋若有所思,在宗人府下设有宗产司,这管的就是宗藩宗室名下土地,这部分税收是有别于其他土地性质的,也唯有在宗产司这边登记造册了,才能享有这等特权,至于不登记的,那就按其他土地性质征税。
在过去这些年,关于征税的种种变动是极大的,别的方面,或许还存有一些放松态势,但在征税与吏治方面,却是愈发收紧态势的。
“不知信王提议的官产、官券两寺是何意?”而在众人思虑之际,内阁首辅毕自严却开口问道。
“官产寺,即中枢及地方所辖官田、诸矿等皆由该寺清丈、登记、造册。”在毕自严的注视下,朱由检语气铿锵道。
“特别是牵扯到官田这一块儿,官产寺登记的是多少,那就是多少,而且依着本王之见,归属国朝的官田必须设下红线,今后不管是谁治政,这官田规模都不能突破这一红线,此乃我朝立国根本所在!!”
一言激起千层浪。
殿内所聚众人听到这里,皆知信王朱由检所提是何意了,这是从根子上去挤压土地兼并的空间啊。
官田是直属于国朝的,任何人不得参与买卖,如此一来的话,属于私人性质的土地,就会削减很多。
“不止是这样,本王认为所授军功勋田,同样要纳归到官产寺的管辖之内。”而在这种震惊下,朱由检继续说道。
“在此之前,我朝对外、对内掀起不少战事,以此授赏了不少立功群体,对于他们的利益,国朝肯定是要确保的。”
“但与之相对的,属于国朝的利益也要确保。”
“这其中牵扯到军功勋田授赏,但这部分土地的使用权,是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等来分给立功群体的,但土地的所有权却是属于国朝的,过去不是没有出现过偷卖军功勋田的事宜。”
“!!!”
这引起的震惊就更大了。
现阶段的大明,牵扯到土地这一块儿,细分为皇田,宗田,爵田,官田,军功勋田,私田等性质,而针对于不同的土地性质,有着对应的税收比例,真要论起来,征税最少得要属宗田与军功勋田。
之所以会这样,前者,也就是宗田,是因为朱由校逼着各地宗藩宗室,拿出名下近七成土地来置换宗人府所辖商号商行银股,而这部分土地则悉数划归到皇田之下了。
后者,也就是军功勋田,这是为了激励大明将士敢战,确保他们的核心利益,所以这部分征收也很少,但与之相对的,授赏军功勋田的,只有土地使用权,但是没有所有权,也就是说不能私下买卖。
官产寺的出现,标志着朱由校要对土地下手整顿了,而在今后的改革中,皇田会有很大一部分,改隶划拨到官田序列,而官田一旦登记造册了,谁要敢在这方面花心思,只要查到了,下场就是株连九族!!
也在这一过程中,官田征税的比例会逐步下降,以此来减轻底层群体的压力,至于拥有私田的,将会采取阶梯式的征税模式,持有土地越少,征税越少,持有土地越多,征税越多。
此事一旦在大明本土做成了,那今后在大明本土将不存在土地兼并,想要持有土地多的,可以到海外去持有嘛,国朝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来确保这部分利益不受损的。
“官券寺就更通俗易懂了。”
对于众人各异的表情,朱由检没有在意,而是继续道:“过去这些年中枢有司对外颁售诸多债券,这债券规模是不断增多,但据廉政、都察、检察三院查到的,有一些人在这方面动了歪心思。”
“今后牵扯到债券颁售这一块,对外颁售了多少份额,必须要在官券寺登记造册,而到期兑付完本息后,必须要在官券寺核销!!”
“最为重要的一点,官券寺要对外公布各
类债券规模,要叫大明的子民知晓,国朝在债券方面的情况才行。”
听完朱由检讲的这些,毕自严表面没有变化,可心里却暗松口气,自己提出的这些想法与谏言,天子能够允准,并且让信王配合自己明确,这对后续的改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实话,毕自严最初是没有信心的,毕竟这牵扯到的利益太大了,就说这官券寺,今后对外颁售债券,没有在该司报备的话,那是不会得到承认的,或许一开始还有人会购买,可时间长了,就真的不一定了。
这就会牵扯到少府等有司。
毕自严就是想以此来控制住对外债券的规模,以确保国朝颁售的债券规模,能够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原以为天子会反对,可现在看来,是自己想的太狭隘了。
事实上,即便毕自严不提,朱由校后续也要提的,这世间的人和事,都是需要约束与制衡的,超过了控制范围,是会出现大事的。
官产、官券两寺的出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的这段时日,朱由校还会着手进行一系列调整与改革,以确保大明中枢及地方,能够以全新的面貌来治理大明。
朱由检要讲的讲完了,但是这场内阁会议还在继续,在这期间有着诸多的问题被提出来,针对于怎样解决,怎样改善,列席的王大臣,参加的内阁大臣,都将各自的意见讲出来,而毕自严这位内阁首辅呢,则居中进行统筹和协调。
毕自严所处的位置是很特殊的,而他要领衔组成的两届内阁,会在今后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以为大明夯筑一个更为浑厚的根基,也恰恰是这样,作为大明皇帝的朱由校,必然会给予毕自严对应的支持与力度,以此确保毕自严内阁首辅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