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秘密立储(第2页)
至尊之位谁不心动?当“立嫡立长”不再是唯一标准之后,有能力角逐储位的皇子就各显才能,朝臣也闻风而动,各自权衡,为自已挑选未来的主子。这种情况下,朝堂上的站队游戏变得异常激烈,谁都不想押错宝。
即使确立了储君人选,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会甘心。而且因为制度赋予储君的一些权力,也会让皇帝感到不安。试想一下,如果皇帝发现储君有不轨之心,或者朝臣们对储君的支持超过了对自已,那该怎么办?这种情况下,皇帝可能会采取各种措施,甚至废掉储君,重新立新的继承人。
所以啊,封建社会的皇位传承,简直就是一场大型的“权力的游戏”。嫡长子继承制虽然听起来美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各种套路层出不穷,兄弟间斗得你死我活,父皇也只能在一旁默默流泪。如果你穿越回古代,当了皇帝,记得提前准备好心脏病药,免得被这些争斗气得心脏病发作!
总之,皇位传承这件事,真的是考验皇帝智慧和胆识的大考。谁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谁就能坐稳江山,但这背后的艰辛和风险,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说实话,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那时候,各个皇子为了争夺皇位,真是拼了老命。兄弟之间斗得你死我活,朝臣们也纷纷站队,生怕押错了宝。结果呢,康熙爷被这场争斗弄得焦头烂额,最后还是雍正爷脱颖而出,成功接过了大权。
雍正爷上台后,深知皇位传承的重要性,他可不想再经历一次“九子夺嫡”那样的闹剧。于是,他在继位当年的8月17日,就召集了皇子亲贵和满汉重臣,来到了乾清宫西暖阁,当众宣布册立太子。不过,这次的册立方式有点不一样。
雍正爷当众宣布:“我已经选好了储君,但具体是谁,暂时保密。”然后,他拿出一张纸,亲自写下了储君的人选,密封起来,装进了一个特制的木匣子里。最后,他把木匣子藏在了乾清宫正中“正大光明”匾的后面。这就是清朝秘密立储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