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没饭吃了(第2页)
深秋的北京,那冷得啊,跟冰箱里头似的,冷得人心都哆嗦。这时候,值班的小太监颠颠儿地跑过来,手里头捧着一份通政司的奏报,那神情紧张得就跟捧着个炸弹似的。
“皇上,两江总督孙玉庭的八百里加急奏报!”小太监尖着嗓子喊道。
道光皇帝一听,心里头咯噔一下,心想:“这八百里加急,肯定是出大事儿了!”他赶紧接过奏报,打开一看,顿时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嘴巴张得能塞下个鸡蛋。
原来啊,就在四天前,那京杭运河,就是咱们常说的漕运大动脉,在江苏淮安府的高家堰那儿,竟然溃坝了!这一溃可不得了,周边四十六个州县全给淹了,跟水洗过似的。但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关键的是,漕运就这么断了,跟被人掐了脖子似的。
道光皇帝心里头那个郁闷啊,心想:“这高家堰的堤坝,不是江苏巡抚衙门修得好好的嘛,说是能蓄积洪泽湖水,旱季灌溉农田,冬季还能给大运河补水,便于粮船运输。这咋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了呢?”
他瞅着那奏报,心里头直犯嘀咕:“这堤坝啊,看来也跟人一样,关键时刻得靠得住才行!这下可好,漕运断了,我这皇帝得头疼多少天啊!”
于是啊,道光皇帝叹了口气,又瞅了瞅那奏报,心里头暗暗发誓:“这事儿啊,得好好处理,不能让这堤坝再给我添堵了!”
清代那漕运啊,就跟咱们现在的快递一样,得按时按点送货上门。每年农历五月,夏粮就得打包上路,九月呢,秋粮又得接着运。说白了,就是把江南那地儿的粮食啊、物资啊,一股脑儿地往北方运,得保证咱北京这上百万人的大都市吃喝不愁,因为北京是只消费不生产,如果漕运要是断了,那就可以直接说北京没饭吃了。
这漕运啊,简直就是清代朝廷的“外卖小哥”,还是全年无休、风雨无阻的那种。它不光得送货,还得维护地方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传播文化,简直就是个全能选手。运河边上那些人啊,都靠这漕运过日子呢,什么运丁、水手、纤夫、脚夫、浅夫、泉夫、商人,一大票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