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洋务运动(第2页)
恭亲王听到倭仁那老匹夫所言之后,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差一点就要笑出声音来了。他心中暗自思忖道:“嘿哟喂!瞧瞧这位老兄说的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呀?如今可都已经是什么样的时代啦,居然还妄想着仅仅依靠忠信便能抵御得了外来的侵略和侮辱?简直就是幼稚到极点、天真无邪得让人哭笑不得啊!”想到此处,恭亲王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不满与愤怒,决定要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好好地跟这个迂腐不堪的倭仁理论一番。只见他猛地站起身来,眼神锐利如刀,直直地盯着倭仁,然后毫不留情地开口反驳起来。那一句句言辞激烈的话语,犹如一把把锋利无比的利剑一般,直直地朝着倭仁的心窝子狠狠地刺去,丝毫不给他留半点情面。
恭亲王说:“我说倭仁啊,这20年来,从鸦片战争到现在,中外臣僚就没一个能摸到制敌的要门的,就会耍嘴炮儿。结果呢,庚申年英法联军直接闯进了北京城,文宗皇帝吓得仓皇逃离,最后还死在热河了。那时候你倭仁大学士在哪儿呢?你怎么没上前线跟人论理去啊?怎么跟着先皇跑到热河躲起来了?现在倒好,又开始说这些大话,真是可笑至极!”
恭亲王越说越来劲,那话语就像是一连串的炮弹,炸得倭仁晕头转向。他接着说:“下一次洋人再打来,你敢不敢上前线跟人论理?我给你派翻译,没问题!你要真敢去,本王就给你当侍从,怎么样?你敢不敢去?”
倭仁一听,心里那个慌啊,就像是被吓破了胆的小鸡。他心想:“这恭亲王怎么这么狠啊,这不是要把我往火坑里推吗?”于是,第二天他干脆不上朝了,派人传话说:“我脚崴了,去不了啦!”这脚崴得可真是时候啊,简直就是“恰到好处”!
其实啊,这洋务运动可是深深地改变了中国人的很多观念。比如那个“华夷之变”,中国人以前总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外面都是夷敌,不能学他们的东西,觉得学了就是丢了面子。可现在呢,观念开始松动了,洋人好的、先进的,咱们就得学。以前总是说人家学我们,我们哪儿能学人家啊?但现在落后了,不学不行啊!再不学,就要被时代淘汰了。
还有那个“道器之变”,中国人以前总是重道轻器,就像倭仁说的那样,尚礼仪不尚权谋,在人心不在技艺。认为洋人的洋枪火炮、轮船电报都是奇技淫巧,咱们没这玩意儿也能过。但现在看看,没这玩意儿就是不行啊!你那礼仪、忠信在洋枪火炮面前,根本就不够看的!洋人一炮过来,你的礼仪忠信能挡住吗?所以啊,光有道不行,你还得有器,有时候器物比道理管用多了!
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那可是清朝的“大姐大”,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掌舵人。她们一看这形势,哎呀,内外交困,朝廷这艘大船眼看就要摇摇欲坠了,心里那个急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她们心想:“这可咋整?得找个靠谱儿的来撑撑场面啊!不然这祖宗的江山可就要保不住了。”于是,她们瞅准了洋务派那帮子人,一个个实力杠杠的,还特招洋人喜欢。这洋务派啊,就像是清朝的“救火队”,说不定能把这火给灭了。
慈安太后一拍大腿,那动作潇洒得就像是个女汉子,她说:“得了,咱们就站洋务派这边儿!他们有能力,有干劲,还能跟洋人打好交道。有他们撑着,咱们祖宗的江山应该能保得住!”慈禧太后也点头附和,那模样就像是个乖巧的小妹妹:“对对对,就这么办!洋务派,咱们就靠你们了!”
于是,洋务派得到了“老大”的支持,那可是如虎添翼,迅速开展起了洋务运动。这下子,清朝这艘大船算是有了新动力,开始奋力向前划了,就像是一艘重新启航的巨轮,虽然还有些破旧,但总算是有希望了。
同治三年,朝廷那是大开大合,说干就干,一点儿也不含糊。直接开办了大型兵工厂,什么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一口气整了20多个,跟下饺子似的。那场面啊,简直就是热火朝天,工人们忙得团团转,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