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评价(第3页)
几年下来啊,到了载淳15岁的时候,老师们那是一脸无奈。他们纷纷反映:“这娃啊,晨读的时候精神萎靡,就跟没睡醒似的,勉强对付着读几句书。那四书五经啊,他就像是看天书一样,根本就看不懂。”翁同龢还在日记里吐槽说:“看奏折的时候啊,小皇帝精神懒散,根本就不愿意动脑筋。奏折上的句子啊,他都读不完整。我给他讲《左传》的时候啊,他也是听得云里雾里的,最后只好不了了之了。”看来啊,这小皇帝的学习之路啊,那真是“坎坷多舛”啊!
同治皇帝亲政前啊,看臣下的奏折那叫一个费劲。那些奏折啊,就像是天书一样,他看了半天也看不明白。这可把他那帮教书的老师急坏了,他们心想:“这皇帝啊,资质也就那样了,还爱偷懒。怎么能挑起振兴大清这么重的担子呢?”他们心里头那个愁啊,就像是吃了没熟的柿子一样,又涩又苦。
说实话啊,要是咸丰皇帝还有其他儿子的话啊,这皇位啊,估计就轮不到同治了。他这表现啊,实在是太平庸了,无能得让人着急。要是放在康熙、雍正、乾隆那几个朝代啊,这样的无能皇帝啊,早就被过继给其他宗室了,哪还有机会登上皇位啊!这同治啊,简直就是“皇位继承人的反面教材”嘛!他这皇位啊,坐得是摇摇欲坠,就像是风中的蜡烛一样,随时都可能熄灭。
要说同治皇帝得了那花柳病啊,那肯定是因为皇宫里的妹子们不合他心意呗。这皇宫里的妃子啊,虽然个个长得貌美如花,但整天就知道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同治皇帝啊,看得是烦不胜烦。他心里头可能想的是:“这皇宫里的妹子啊,怎么都这么无趣呢?还不如外面的那些姑娘来得有趣呢!”
这事儿啊,得从皇帝的大婚说起。清朝的规矩啊,皇帝14岁就能亲政了。可慈禧太后呢,为了多把持几年朝政啊,愣是说儿子17岁再大婚。这一拖啊,就把同治帝的亲政时间给拖后了好几年。她心里头那个算盘啊,打得是噼啪响:“我得多掌几年权啊,不然等儿子亲政了,我这太后就没啥地位了。”
亲政前得选个皇后吧。当时啊,蒙古状元崇绮
的女儿阿鲁特氏啊,那可是皇后人选里的热门。这姑娘呢,相貌虽说平常了点儿,但气质端庄高贵啊,还饱读诗书呢。那简直就是学霸级的才女啊!慈安太后一看啊,心里头那个满意啊:“这姑娘啊,配我儿子那是绰绰有余!”她心里头早就把阿鲁特氏当成了未来的皇后了。
慈禧太后啊,她看中的可是那位妖娆多姿的富察氏。她心想:“这姑娘啊,要是能当我儿媳妇,那该多好啊!”可选后的时候,同治帝一眼就瞧上了那个博学多才的阿鲁特氏,立马拍板:“就她了,皇后!”富察氏呢,就只好委屈当个慧妃了。
大婚后,同治帝和皇后那过得叫一个甜蜜,虽然同治帝自己学习不咋地,但对这位年长自己两岁的学霸皇后,那是又敬重又喜爱。俩人这柔情蜜意的,可把慈禧太后给惹毛了。
慈禧心里头那个不乐意啊,隔三差五就找阿鲁特氏的茬,还老干涉同治的婚后生活,一个劲儿地撺掇同治多去亲近她喜欢的慧妃富察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