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战争潜力,厘清界限

耿煊扭头对郭子安道:“那就照你的建议进行调整吧。”

 

郭子安却根本不懂什么叫“适可而止”,“得寸进尺”的看向罗青,问道:

 

“加上后来迁入的流云坊,五坊营地的坊民总数超过十万了吧

 

你们计划安排多少人手北上”

 

罗青道:

 

“确切来说,五坊营地现有坊民十万五千一百多名,经过讨论后,我们计划陆续安排六万坊民北上。”

 

郭子安惊讶道:“这么多”

 

罗青解释道:

 

“五坊营地现在驻扎在三通集附近的荒野之中。

 

虽然距离洙水古河道不远,可只要河道一天不通水,那荒野就一天无法耕种。

 

他们呆在那里,除了完善营地内的设施,并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每天还要消耗大量存粮,坐吃山空。

 

以各坊手中存粮,以现在每日的消耗,坚持不到明年夏天,就要彻底告罄断炊。

 

以现在的局面,明年也绝不可能有田地产出。

 

所有坊民现在都心慌得不行。”

 

说到这里,罗青看了看耿煊,道:

 

“这情况,几家里坊的坊主早就跟帮主反应过。

 

帮主就曾对他们保证,只要有坊民参与洙水古河道疏浚,不仅管饱饭。

 

每完成一个大工,还可兑换成银钱或者粮食。

 

随着这消息在五坊营地传开,根本不需要催促,超过八成坊民都提出了申请,想要参与工程。

 

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剔除了其中两成,留下了六万左右壮劳力。”

 

——里坊之中,除了年纪特别大,特别小,以及身体天生孱弱、有疾之人,其他半大小子,以及五六十岁的老人,都会被算作正常劳动力。而这样的劳动力,基本都会占里坊总人口的八成左右。

 

但洙水古河道疏浚这样的工程,和正常的田间种地还是有很大区别,对体能的要求更高,非真正的壮劳力无法胜任。

 

听了罗青的解释,郭子安道:“也就是说,现在这一万人,还只是第一批,后续还有五万人要北上”

 

罗青颔首道:“是,按照我们原来的计划,每万人做一批。

 

我们作为第一批,先将路线跑通,并定下沿途驻扎之地,让后续队伍,以及数量庞大的各类工具和物资,都能更加方便的北上。”

 

听到这里,郭子安忍不住摇头,道:

 

“按照这样的计划,只你们这六万人,要尽数抵达,都要一两个月的时间……这效率也太低了,时间都被浪费在了路上。”

 

忍不住一通感慨之后,郭子安看向耿煊,道:

 

“苏帮主,以这样的效率,要想赶在下个雨季到来前完成主体工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听了这话郭子安这话,耿煊也陷入了沉思。

 

原本,耿煊对于工期并没有特别的要求,并没有一定要赶在下个雨季到来前就将主体工程做完的执念。

 

所以,对于具体的人员和资源的调度问题,他也没怎么上心,全部交给罗青以及五坊营地的各坊主负责。

 

现在,被郭子安勾起了这方面的心思,他也不得不认真琢磨起来。

 

过了一会儿,心中渐渐有了一些思路的耿煊看向方锦堂和戚明诚,问:

 

“此前清源集大战爆发前,附近里坊鼻子灵,见机快,全都提前躲进山里藏了起来……现在他们是个什么情况,都回来了吗”

 

戚明诚点头道:

 

“都回来了,前些天,几家里坊的坊主还一起来拜见过我,试探我的口风。

 

知道清源集战事结束,帮主仁善,没有牵联他们的意思。

 

他们很快就带着各自坊民,从山里出来了。”

 

耿煊又问:“‘北八集’周边那些里坊,有受清源集战事的影响吗”

 

戚明诚闻言,愣了一下,然后陷入思索之中。

 

就在这时,旁边一位原本是于万顺集坐馆,现凭着资深炼髓初期的修为担任队正要职的男子先是朝耿煊恭敬一礼,便道:

 

“帮主,据我所知,‘北八集’周边那些里坊,都没怎么受到清源集战事的波及。

 

一开始,吴益在安乐集和百源集强征战兵。

 

周边里坊一来对集市有着极强的戒备,实力也都不弱,并不好得手。

 

二来当时吴益应该也没料到战事会演变到那样的程度,还没有打那些里坊的主意。

 

等后来他们开始在‘北八集’强征战兵,周边里坊已经嗅到危险,提前躲进了赤乌山中。

 

即便吴益他们想要从这些里坊手中榨出一些兵力,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他们的踪迹了。”

 

赤乌山周边的里坊,都是靠赤乌山为生,他们对各自里坊所辖山林,都非常熟悉。

 

外人进山晕头转向,看啥都一样,对他们来说,这就是避灾避难的最好去处。

 

再一个,这些以山为生的里坊,人口数量与月露原以耕作为生的里坊差得很多,一坊一般只有两三千人,但人均素质却非常高。

 

不仅修为高,动员能力也远超其他组织,每年秋猎都是整个里坊齐出动的大动员。

 

只要拿定主意,一夜之间,就能让整坊之人都消失得干干净净,全部躲入深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