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战争潜力,厘清界限(第2页)
耿煊又问:“现在都从山里出来了吗”
这人点头道:
“躲进山里,本来就是临时避难之用,吃穿用度都是问题,根本呆不久。
在确认战事结束之后,最多的也就观望了三五天,都陆续返回了。”
说到这里,他还补充道:
“据我所知,这些能在赤乌山周边扎下根来的里坊,都是有些自己的根基底蕴的。
他们对外界风向的变化,以及对危险的嗅觉,可能比很多集市都还要更敏锐一些。”
耿煊闻言,轻轻点头。
原本,他没有将这些里坊纳入计划之中。
可现在,郭子安提出的全新计划,以及那积蓄在玄幽二州,即将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而下的“大洪水”,却让耿煊改变了主意。
于洙水古河道疏浚这个工程而言,这些坊民是比出身于月露原的坊民更优秀的工人。
修炼者的比例非常高。
且这是少有的,对劳动没有抵触排斥之心的修炼者群体。
于大局而言,这是最好的兵源!
相较于其他修炼者群体,他们的纪律性,服从性,对战争的理解,对严苛军令的认同,这都是其他修炼者不具备的特质。
已经过去的清源集战事,只康乐集周边的八家里坊,就给耿煊提供了两千兵力。
相较于从其他各个渠道筹集起来的数千兵力,不仅最省心,最省事。
而且,进入战争状态也最快。
据耿煊了解的情况,“南四集”、“东五集”、“北八集”这十七集市周边,以赤乌山为生的里坊山民数量总共有三十五万到四十万左右。
按照常平坊、万福坊等八家里坊十征一的战兵征集潜力,这就是三四万的兵源产地。
再将十七集市算上,若是有需要,总共可以征出五六万兵力。
——这并不是简单的凑人头,拉壮丁,而是全由修炼者组成,且从炼皮到炼肉、炼血、炼骨、炼髓,都有着一个较为合理的比例梯队。
即便无法与全由炼血、炼骨以上修炼者组成的,如血牙团这样的“精锐兵团”相比。
但当这规模达到五六万级别,那性质就全然不同了。
即便是放眼九州,也是一支足够另所有人侧目的力量。
当然,有这样的战争潜力,和真将“潜力”变成实打实的“兵力”,中间还有很长的距离。
但这样的思路转变,让耿煊开始正视这些力量,并决定尝试着将他们一点点纳入体系之中。
第一步,就是让他们为“洙水古河道疏浚工程”服务。
从五坊营地到“工地”,有着上千里的路途需要跋涉。
一应筹备,从粮食后勤到各类工具的准备筹集,全都由五坊营地自己解决,不仅效率低下,还会有大量资源消耗在这上千里的路途中。
可若将沿途“北八集”及其周边里坊纳入视野之中,原本空旷的上千里路途,将多出许许多多的坚固“支点”。
往北,就耿煊知道的几个集市之间,从清源集到百源集,到安乐集,到万顺集,间距都在一两百里之间。
而若将各集市周遭的里坊也算进来,最多十几二十里就必有里坊扎根,许多里坊之间甚至是彼此紧邻的状态。
心中转动着这些念头的耿煊又问:“最北边,距离古河道淤塞处最近的集市是哪个”
“南岑集。”那位出身万顺集的男子立刻回道。
“距离多远”
这人想了想,道:
“具体有多远我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不会超过一百三十里。
而在南岑集左右。”
随着双方的对话,这人已经渐渐把握到了“苏瑞良”的思路。
所以,不等耿煊继续发问,他就将这情况说了出来。
耿煊看着他,道:“你应该已经有些思路了吧”
这人忙道:“是有一些,不过,这却不是我想到的,都是受了帮主您的点拨启发。”
“说来听听。”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施工现场距离五坊营地太远。
无论是人员,还是各类物资的转移调运,都效率太低,耗费太大。
……这是没将沿途集市和里坊考虑进去,事事都要亲力亲为。
若是能够充分调用他们的力量,效率一定会有极大的提升,耗费也会更少。”
耿煊又问:“那你觉得,这些集市里坊的力量,我们能够调用吗”
这人立刻点头,笃定道:“一定能!”
耿煊却狐疑的看着他,道:“话说这么满他们难道就不会搪塞我,或者干脆又往山里躲”
这人盯着耿煊,轻声道:“帮主,您对自己在这十七集市周边的影响力,或许还有些误解。”
“我误解了什么”
“清源集大战,周边十七集市全被裹挟其中。
您取得了这场万人规模以上会战的胜利,那您就是周遭当之无愧的王!
在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之后。
您没有趁势将十七集市以及周边里坊纳入掌控之中,不追求绝对的控制。
将大量俘虏放归,给了各集市、各里坊充分在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