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玄幽局势,创业团队

临时营地本就位于元州西侧。

 

一路北行,耿煊也在有意识的调整着自己的行进轨迹。

 

当他在大河前止步,准备横渡沆河,继续北上之时,已基本处于整个元州的西北边角。

 

虽然,九州并非标准的“井”型分布,元州与北面的玄州也不是完全对齐。

 

但大体上如此,却也是没错的。

 

而玄青海位于玄幽二州之间,南北最远的两端,长度超过一千五百里,东西最宽处至少也有六七百里。

 

最南侧有与沆河相通的,宽度超过数十里的水道。

 

所以,即便是第一次北上,脑海中没有留下更准确的坐标方位。

 

但耿煊相信,只要自己在横渡沆河后朝着西北方向行去,一定会“撞见”玄青海。

 

即便有误差,最多也不过是多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多行三五百里的路程罢了。

 

无论如何,南北超过一千五百里的玄青海,一定会在某个位置将自己“拦”下来。

 

现在的情况,比他预计的,还要好上许多。

 

耿煊之所以将第一站的目标定在玄青海,却是通过扎络讲述的那些故事,让他提炼出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玄青海周边,是玄幽二州最有“活力”的区域之一。

 

不是说其他地方就都没活力了。

 

可要么是如苍岚山、血鬃滩、赤镞原这类在整个玄幽二州都赫赫有名的宝地。

 

要么可以大量产粮,要么可以大规模放牧养马,要么能出产多种珍贵资源,或者兼而有之。

 

而这些所在,无一例外,全都由董观直管,不仅每一处都有大量玄幽铁骑驻扎,还有大量其他通过各种方式为其效力的鹰犬爪牙。

 

而且,就连生息在这些地方的最底层民众,也是整个玄幽二州,对董观的接纳程度最高、抵触情绪最小的群体。

 

反过来说,那些达不到这种要求的,早就在董观数十年如一日的、如铁篦子一般的筛选中,给彻底清理掉了。

 

初来乍到,毫无准备之下就去这种地方,显然是不明智的。

 

除此之外,其他“有活力”的地方,不是太小,就是过于分散,每一处都无法承载太多的人口。

 

即便是董观,在尝试之后都放弃了直管的念头。

 

要么放任那些异族部落在上面生息,他再从他们身上搜刮压榨。

 

要么将玄幽铁骑分散安置,让他们灵活“觅食”。

 

这些地方,只是稍稍审视,耿煊就摇头放弃。

 

因其潜力太浅。

 

即便他玩出来,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聚拢太多力量。

 

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若是从这些地方“发家”,耿煊能想到的“解法”,就是采取聚沙成塔,滚雪球的方式,一路挟裹,一路席卷,逐渐形成铺天盖地之势。

 

可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耗时耗力。

 

单论面积,元州是九州之中最小的。

 

而玄州、幽州在九州之中,都能排进前列。每一州的幅员范围,都远超元州。

 

要在如此广袤的大地上,滚出一颗有铺天盖地之势的大雪球。

 

别说三五天,三五个月能做成就很不得了了。

 

而董观现在已经差不多蓄势到了巅峰,随时都有可能向外挥出铁拳。

 

他可没有这般充裕的时间。

 

更何况,董观也不可能傻等着给他那么多时间做准备。

 

必然会赶在他“神功大成”之前就出手,派兵进行强势镇压。

 

如此一来,通过不断的排除筛选,玄青海周边,就成了近乎惟一的选择。

 

……

 

被玄青海“拦”住去路后,耿煊只是稍稍远眺了一下开阔到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水面,便继续动身北上。

 

可很快,盏茶功夫不到,向北行出四五十里的耿煊再度停了下来。

 

因为就在远处玄青海的岸边,有一片占地不小的规整建筑。

 

一条石头铺成的,从岸边向湖面深处延伸出五六十米的码头。

 

正有三小一大四艘船停靠在码头边。

 

耿煊更仔细的打量了一番,发现三艘小船的形制都差不多。

 

首尾长约七八米,宽不足两米。

 

而那艘大船,首尾长度也不过十五六米,宽度最多四米。

 

耿煊的目光,重新回到那片建筑之上。

 

三团异常醒目的红名,轻易就给他标记出了三名夜岗执勤之人所在位置。

 

耿煊选了一个“缝隙”最大的位置,如鬼魅一般飘忽,如狸猫一般轻盈的身体,轻易就闪入高高的围墙之内。

 

脚还未落地,耿煊心中就忽地一紧。

 

圆满境的“走狗术”瞬间施放而出。

 

如果用圆满境定星术的视野去看,就能看见,他身体散发的“波纹”瞬间急剧变动了一下。

 

几乎就在同时,贴墙趴卧的两条大狗,原本忽地眼泛幽光,面目狰狞,即将张嘴狂吠的它们。

 

先是纷纷一滞,然后赶紧起身,冲到这忽然“从天而降”的一对大腿前,带着谄媚巴结的情绪,拼命的摇动尾巴。

 

待那一只大手放在它们脑袋上,狠狠揉按了一下。

 

它们全都惬意的闭上了眼睛。

 

待大手从它们头顶离开,它们嘴里发出不满足的哼哼声。

 

“别得寸进尺啊!”耿煊轻声呵斥道。

 

听了这话,两条狗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过分”了。

 

呜呜叫了两声,便走到前面想要给他带路。

 

看着这两条转眼间就已经叛变投诚的“带路狗”,耿煊摆手道:“乖乖歇着,现在我还用不着你们。”

 

两条大狗委屈的呜呜了两声,转身重新返回墙角趴着。

 

耿煊则在一栋栋屋舍院落中快速游走了起来。

 

大约十分钟之后,耿煊无声闪出这片建筑群,投身融入夜幕深处。

 

“这狗还真多。”即便已经离开,他心中还是忍不住有些感慨。

 

要是换了另一个人,即便对方也有着一二境圆满的实力,能够轻易就将这里的人杀个精光,却依旧很难做到“悄无声息的来,悄无声息的走”。

 

实在是狗的数量太多。

 

它们的实力对炼髓以上的修炼者来说,或许不够看。

 

但它们强大的兽性直觉,对危险异乎寻常的机敏,足以让它们在临死前发出狂吠示警。

 

耿煊又想到了一番探察之后的收获。

 

“这和扎络说的情况,倒是差不多。”

 

想到扎络说的一些故事,印证刚才亲眼所见,耿煊心中如此想。

 

他没有急着继续北上,而是想着湖岸远处看去。

 

果然,他很快就看到一片连绵的帐篷轮廓出现在视野远处。

 

耿煊改变方向,向那里急掠而去。

 

很快,一个人数规模在千人左右的沙民聚落出现在耿煊的视野中。

 

在快速探察了一番之后,耿煊知道,这个沙民聚落以牧羊为主,另还种一些名为沙稞,比粟更低产、却也更耐旱的特殊农作物。

 

玄青海沿岸,凡是有这种聚落存在的地方,便有一处玄幽铁骑的屯驻点。

 

也就是耿煊刚才探查过的那片临湖建筑群。

 

在那里,耿煊发现有玄幽马二十匹。

 

另有一种名为苍岚马的良驹三十匹。

 

这种苍岚马主产于苍岚山下,因此得名。

 

其品质自然不能与玄幽马相比,可依然比元州良驹更胜一筹。且食谱非常广泛,对食料一点都不挑剔。

 

牧草,粮食,秸秆……只要是能填进肚子的,它都能接受。

 

在董观治理下的玄幽二州,若说玄幽马是战争工具,那苍岚马就是生产工具。

 

“要是能将这种引入元州,其实也非常不错。

 

对元州的益处,同样是全方位的。”

 

除了在马厩中发现了数量不少的玄幽马和苍岚马,还发现了二十多名红名极其醒目,修为实力也远超其他人的存在。

 

实力最强的一个,有着炼髓初期的修为。

 

除此之外,还有三十几人,从普通人到仅有炼皮、炼肉修为之人存在。

 

前者是玄幽骑手,以及这个屯驻点的其他高层。

 

后者则是负责各种杂事的仆从。

 

供养这个屯驻点所需的日用消耗,从人到马,一应物资消耗,都由这处千人规模的沙民聚落提供。

 

而这些仆从之中,一大半也都来自这个沙民聚落。

 

在外人看来,这似乎是个苦差。

 

可根据扎络的讲述,这却是许多沙民苦求而不得的美差。

 

虽然,这会遭受许多羞辱,有被人随意打杀的风险,却也有获得修炼的机会。

 

甚至,放眼玄幽二州,还每年都有仆从成为正式的玄幽骑手的事例存在。

 

这机会虽然极其渺茫,却已经是沙民够得到的、机会最大的“登天之梯”。

 

对这个沙民聚落的情况有了大略的了解后,耿煊返回玄青海岸边,继续北上。

 

这一次,只是北行了三十多里,便又遇见一个屯驻点。

 

一番探察之后,规模比刚才那个还略大一点,马厩中玄幽马的数量,又二十五匹。

 

屯驻点的总人数,也比上一个多了近二十个。

 

其原因也很简单,负责供养这处屯驻点的沙民聚落比刚才那个更大一些。

 

无论是草场的范围,还是沙稞种植的面积,都比上一个聚落更大,沙民数量也更多。

 

因为这个原因,这个屯驻点的规模也就相应更大。

 

耿煊继续动身北上。

 

短则间隔三四十里,长则间隔七八十里,总能发现一个个临湖而建的屯驻点存在。

 

这些屯驻点的规模,有大有小。

 

少的定点驻守的玄幽铁骑数量还不足二十之数,多的玄幽铁骑的数量有四五十。

 

这完全取决于附近的聚落或者部落的规模大小。

 

通过这样的办法,董观自己不费一钱一粮,在玄青海沿岸,就养活了超过三千之数的玄幽铁骑。

 

且这些铁骑如珍珠般绕玄青海屯驻,无论是沿着湖岸快马接力,还是借着每处屯驻点都有的小码头驾船横渡玄青海,都能快速实现玄幽二州之间的信息传递。

 

让玄青海这个横亘在玄幽二州之间的巨湖,不仅没成为隔绝两州的阻碍,反而成为了一个沟通两州的信息枢纽,兼养兵之地。

 

唯一的弊端,就是玄青海周边可供人类生息之地过于分散,面积都不是太大,这也使得依靠这些异族部落、以及沙民聚落供养的屯驻点过于分散。

 

不过,以董观对玄幽二州的掌控力,以及玄幽马的速度,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除此之外,耿煊还另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

 

看似随意分布的异族部落和沙民聚落,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范围更大,更丰饶的生息之地,屯驻点供养的玄幽铁骑数量超过三十的,人均生存状况稍好一些的,无一例外,全都是沙民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