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火焰地狱(第2页)

赵佶微微睁着眼,居高临下地打望群臣。

 在宦官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的喊声中今日似乎与往常并无甚区别。

 赵佶心头思忖着自己前几日得来的一幅王羲之的字帖,正值此时,“启奏陛下,东昌府太守任道亨有事启奏。”一袭红袍的内监清了清嗓子。

 “臣任道亨恳请进表,今日济州境内,梁山之地有一伙恶寇盘踞,为非作歹,肆意妄为……”

 随着太监颇有几分尖细的嗓音中,梁山李吉,李天王这个名字第一次走入赵佶的耳中。

 下方位列文臣首位的蔡京斜瞥向高俅一眼。

 童贯默不作声,被李吉打破的东平府某种程度来讲,算是童贯的一块自留地。

 只是如今梁山都打入辽地,终究是纸包不住火。

 童贯只能与高俅做了些交易。

 任由内监把这个消息抖露出来,实际上以蔡京为首的六贼早就与高俅盘算好了一切。

 “今奉陛下赫赫之威名,秉文臣武将耿耿之忠心,臣任道亨幸得‘没羽箭’之助,为陛下击溃逆贼,立威于四方,然梁山此地——无风刮起三尺浪,有风刮走世人头,八百里水泊排空,唯以险峙……”

 巴拉巴拉一通,实际上是说,老臣虽然帮助陛下击退了梁山的恶贼,但是需要有人来助力,因为梁山地势非常凶险云云。

 实际上这是一道求援的折子。

 但任道亨能吐露出实情吗?

 真要是写济州,青州,东平府相继被破,这样的折子也到不了御前,早早就被人给拦下,还要被骂不懂事。

 “唯愿陛下安康……”

 最终禀报的奏折以此四字收尾。

 “东昌府太守的表章,你们有什么意见?”

 赵佶懒洋洋地问道,并没有半点放在心上。

 些许的贼寇发兵平定就是,可不能打扰了自家的兴致。

 作为武官第一,统摄诸多军职的高俅上前一步,出班奏报道:“如今梁山贼首李吉,累造大恶,聚集凶党,劫掠仓廒。杀害地方官兵,闹腾青州,济州各地。此贼行径,实乃大患之征兆,若不早行诛戮,待他日其贼势养就,恐成大祸。微臣不胜惶恐,伏乞我圣皇……”

 巴啦啦又是一通,高俅说得凶恶,赵佶听得眉头逐渐皱起。

 “既然此贼甚是凶恶,那就由爱卿去选兵调将,筹备兵马,前去剿捕缉拿,务必扫清梁山水泊。”

 蔡京不徐不疾打出一个眼神。

 六贼之一的朱勔出列道:“高太尉之言有些过甚,如何高估贼寇,小觑我军威仪。此梁山水泊,全仗地利罢了,何必兴举大兵,吾可保举一人,前去收复此贼即可。”

 朱勔是专门替赵佶采办花岗石的,每年六月就会下南方,大肆收刮钱财且为第二年准备。

 如今尚且没到时节,则是留在汴京当值,在赵佶面前混一个脸熟。

 “哦?”

 赵佶本是有几分惊骇,听此一言。

 “你且道来……”

 赵佶道。

 “臣保举之人,乃是开国之初,河东名将呼延赞的嫡派子孙善使两条铜鞭……”

 没错,朱勔保举之人,正是呼延灼,呼家将。

 铁鞭王呼延赞的嫡系血脉,镇守一地的汝宁郡的都统制,都也就是总管的意思。

 权柄方面,官职比秦明高出一阶。

 当然汝宁郡实际上比起青州而言,反倒是要小上几分。

 所谓金呼家,银杨家,在宋廷的军队中呼家将的威望确实是最高的那一个级别。

 赵佶一听保举呼家,当即赞道:“那就用此人,卿之举用,必无差错。即令起行,飞捷报功,加官赐赏……”

 一通许诺下去,朝廷上顿时响起一片赞美之声,皆是夸奖赵佶英明之言。

 赵佶抚掌而笑:“朕有诸位爱卿,实乃国家之幸也。”

 “传令,传纸笔,着枢密院即刻差人去往汝宁郡宣旨。”

 赵佶忍不住高喊了一句,一侧内侍立刻行动起来。

 ……

 “天王,我,我睡一会儿。”

 穿着一身重铠的秦明,抱着狼牙大棒倚着大船的桅杆说道。

 “要不要帮忙?”

 李吉有几分忧心地问。

 “没用。”

 秦明摇了摇头,“这一关只有我自己才能过。过则破茧成蝶,不过则死。”说着,秦明的脸上浮现出一抹苦笑。

 “我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

 说罢,秦明双目猛地合上眼皮,抱住狼牙棒盘膝而坐,沉沉睡去。

 武道修行宛若登天。

 有时候一步就是一道天堑。

 差一步也就是普通人的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