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和李娜近乎相同的早年经历

 丁元英的动作快得惊人,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过三下,眼底已闪过决断的光——这等能填补小细胞癌治疗空白的人才,若不及时出手,恐怕转眼就会被嗅觉敏锐的犹太资本挖走,就像过去无数次那样,让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成果流向海外。

 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刻让助理拟定邀约方案,核心条件简单直接却足以震撼整个行业:除了李娜提出的购买专利之外,他另开出1亿欧元的年薪,配备专属研发实验室、全球顶尖设备支持,以及绝对自由的研究方向——不附加任何技术归属的苛刻条款,只要求她能心无旁骛地深耕这项技术,将其从实验室推向临床应用。

 消息传开时,正忙着用“道德奉献”施压的国内那家大型药企,和已经派出谈判团队、正评估用1亿美金收购的犹太资本,几乎同时陷入了沉默。等反应过来,只剩下扼腕的份儿——丁元英这一步走得太急、太准,完全跳过了那些严密的算计和道德绑架,用最直接的尊重和价值认可,牢牢抓住了关键。

 李娜和丁元英一致相信:真正的人才和创新,值得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用最实在的诚意去对待。

 当助理汇报说,那位女大学生接到邀约后,只用10分钟就回复“同意”时,丁元英正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心里清楚,这不是一场简单的争抢,而是对“价值”二字最直接的注解——你尊重创造,创造才会反过来,给你意想不到的回馈。

 更何况,他和李娜虽是定居海外的华人,却从未更改国籍。在与犹太资本给出同等条件时,对方自然更倾向于选择同胞。连李娜都暗自咋舌,没想到犹太资本这次竟比预想中大方得多,稍慢一步,恐怕就要被抢走了。

 这位女大学生名叫陈美玲,名字普通得像邻家女孩,出身却带着浓重的苦难底色——她的原生家庭,竟和李娜早年的境遇惊人地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