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和李娜近乎相同的早年经历(第3页)

 当然,陈美玲并未在求学阶段被退学。相反,她被安排前往哈佛继续深造——这是她从前连想都不敢想的机遇。

 陈美玲足够努力,甚至带着几分孤注一掷的偏执。但无论丁元英还是李娜,对此都毫不在意,他们只看重最终能否出研究成果。至于过程中她展现的是天赋异禀还是其他特质,根本无关紧要。

 果然,仅仅9个月后,陈美玲就研制出了治疗小细胞癌的药方。初步试验显示,该药确有疗效,甚至能达到两成的治愈率。

 当然,新药需经过三轮临床试验才能获批上市,这注定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无论如何,这已是人类在小细胞癌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要知道,小细胞癌致死率极高,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可就在新药刚进入临床第一阶段时,一些身居高位的人物已按捺不住。他们愿意承担一切风险,甚至不惜花高价求药。

 这价格高得惊人:一支1亿欧元。而理论上,要达到治愈效果,至少需要20支。即便如此,这些人仍通过各种近乎间谍手段的内部渠道获取消息,想尽办法走后门求药。

 但丁元英早已做好防备:他绝不会让人打扰陈美玲的研究,更不会让核心技术落入他人之手。任何试图渗透进研究团队的“间谍”,不仅难以成功混入,即便侥幸进入,也绝无可能将消息传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