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整顿吏治
大唐在经历诸多风雨后,虽已走上中兴之路,但李亨深知,朝堂政治的清明与否,直接关乎国家的兴衰。吏治,乃是其中关键。若想实现长治久安,必须持续大力整顿吏治,完善官员考核与监督机制,确保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官员,让政府高效运行。
这日,大明宫的宣政殿内,气氛严肃而庄重。李亨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殿下群臣,缓缓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我大唐如今虽已暂得安稳,但过往藩镇之乱等危机,暴露出我朝吏治存在诸多弊端。官员贪污腐败、尸位素餐者不乏其人,此风若不遏制,必将再次危及社稷。朕意已决,继续加强吏治整顿,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李泌率先出列,拱手行礼,神情凝重地说道:“陛下,吏治整顿,首在完善考核机制。如今考核多流于形式,难以真正甄别官员优劣。臣建议,制定详细且严格的考核标准,从政务处理、民生改善、廉洁奉公等多方面进行考量。例如,官员治理之地,若民生安乐、赋税合理、治安良好,应予以褒奖;反之,若政务拖沓、百姓困苦、贪腐成风,则严惩不贷。”
李亨微微点头,说道:“李爱卿所言极是。考核标准明确,方能有的放矢。只是,如何确保考核过程公正公平,不流于形式?”
李泌思索片刻,说道:“陛下,可设立专门的考核小组,成员由清正廉洁、德高望重的官员与学识渊博的大儒组成。他们不受地方势力干扰,深入各地明察暗访,收集真实信息。同时,鼓励百姓参与监督,设立举报渠道,对于百姓举报属实者,给予奖励;对被举报查实的官员,从重处罚。”
这时,一位老臣出列,面露忧虑之色,说道:“李大人,此举虽好,但恐执行起来难度颇大。考核小组深入地方,若地方官员相互勾结,蒙蔽真相,又当如何?”
李泌微微一笑,说道:“这位大人所虑甚是。因此,考核小组需不定期、不提前通知地前往各地巡查,且分组行动,多方面收集信息。同时,对于考核小组成员,也要建立监督机制,若发现有收受贿赂、偏袒包庇等行为,同样严惩。如此,可最大程度确保考核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