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1章 尸易无限(56)(第2页)
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正在朝着黄河流域逼近。吴贤和他的同伴们,即将面临一场最残酷、最艰难的战斗。他们能否守住黄河沿岸的城市和古墓群,能否保护好里面的文物,能否在这场战斗中迎来胜利的曙光,一切都迎来未知数。但吴贤知道,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和同伴们一起,战斗到最后一刻,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好这片土地和上面的一切。
黄河的水裹着泥沙,在堤岸下拍打出浑浊的浪花。吴贤站在刚修补好的宋代古墓前,看着队员们将最后一块陶俑残片放进木箱,指尖还沾着古墓里潮湿的泥土。远处传来马蹄声,司令员勒马停在他身边,手里的情报还带着风的凉意:“日军从济南调了一个旅团过来,带着火焰喷射器和燃烧弹,目标是郑州的商城遗址和开封的龙亭,说是要‘烧尽中国的历史痕迹’。”
吴贤心里一沉。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代早期的都城遗址,地下埋着完整的城墙基址;开封龙亭下面是北宋皇宫的遗址,里面藏着无数宋代的文物。要是被日军的燃烧弹击中,这些埋在地下的遗迹会被烧成灰烬。他赶紧擦了擦手上的泥,翻身上马:“我带一队人去郑州,赵刚去开封,咱们分头守,绝不能让鬼子烧了遗址!”
司令员拉住他的马缰绳,递过来两捆麻布:“这是浸了水的麻布,能暂时挡住火焰喷射器。郑州那边有个地下党叫老郑,在遗址附近开了家杂货铺,他会接应你们。”
当天傍晚,吴贤带着三十个队员赶到郑州。老郑早已在杂货铺门口等候,看到他们来了,赶紧把他们迎进里屋:“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城郊,明天一早就要进攻商城遗址。遗址下面有几条古人挖的排水沟,能通到遗址各个角落,咱们可以在里面设埋伏。”
吴贤跟着老郑来到商城遗址,借着暮色查看地形。遗址的城墙基址高出地面一米多,上面长满了野草,几条排水沟的入口藏在草丛里,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他蹲在排水沟入口处,用洛阳铲敲了敲沟壁:“这沟够宽,能容两个人并排走。咱们今晚就在沟里布置炸药,等鬼子靠近了就炸,再用浸了水的麻布挡住他们的火焰喷射器。”
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老郑带着几个百姓,把浸了水的麻布铺在遗址周围的矮墙上,又在草丛里埋了不少绊马索。吴贤则带着队员们钻进排水沟,在里面每隔十米就放一包炸药,引线都拉到沟壁的隐蔽处。
忙到后半夜,才把一切布置妥当。吴贤刚想歇口气,就听到远处传来日军的军号声——鬼子竟然提前发动了进攻。他赶紧让队员们躲进排水沟,自己则趴在矮墙后面,借着月光观察日军的动向。
日军的队伍里,十几个士兵扛着火焰喷射器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举着燃烧弹的士兵,还有几辆坦克在两侧掩护。他们朝着商城遗址慢慢推进,坦克的灯光扫过草丛,差点照到埋好的绊马索。
“等他们再靠近点!”吴贤压低声音,手指紧紧攥着引线。日军的先头部队刚走到遗址边缘,踩中了绊马索,几个士兵摔倒在地。吴贤立刻拽动引线,排水沟里的炸药“轰隆”一声炸响,碎石和泥土飞溅,把日军的队伍炸得七零八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开火!”吴贤大喊着,队员们从排水沟里探出头,用步枪朝着日军射击。老郑和百姓们则把浸了水的麻布扔向举着火焰喷射器的士兵,麻布裹住喷射口,火焰瞬间熄灭,还溅起一片水花。
日军的指挥官没想到会遭遇埋伏,气得大喊着让坦克开炮。坦克的炮弹落在遗址周围,炸起阵阵黄土,却没伤到藏在排水沟里的队员们。吴贤趁机带着队员们冲出排水沟,用短刀和洛阳铲与日军展开近身搏斗。
一个日军士兵举着火焰喷射器朝吴贤喷来,吴贤赶紧躲开,身后的矮墙瞬间被烧得焦黑。他反手一铲,砸在士兵的手腕上,火焰喷射器掉在地上,老郑冲上来,用脚把喷射器踢进排水沟,里面的燃油顺着水流淌走,没造成更大的火势。
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日军的先头部队被消灭了大半,剩下的士兵只好撤退。吴贤看着完好无损的商城遗址,松了口气,可刚擦了擦脸上的汗,就听到开封方向传来爆炸声——赵刚那边出事了!
他赶紧带着队员们,骑着快马往开封赶。刚到开封城外,就看到龙亭方向冒着浓烟,赵刚带着几个受伤的队员,正朝着他们跑来。“吴先生,鬼子的燃烧弹把龙亭的大殿烧了,还在往地下挖,想挖北宋皇宫的遗址!”赵刚的胳膊被烧伤,脸上满是烟灰。
吴贤心里一痛。龙亭大殿是清代在北宋皇宫遗址上建的,虽然不是宋代原建筑,但也是重要的历史遗迹。他抬头看向龙亭,只见日军的士兵正拿着铁锹,在龙亭下面疯狂挖掘,几个士兵还举着燃烧弹,随时准备往坑里扔。
“咱们得把鬼子引开,再想办法阻止他们挖掘。”吴贤对赵刚说,“你带几个队员,去城里的钟楼敲钟,吸引鬼子的注意力,我带其他人去救那些被鬼子抓来挖遗址的百姓,然后在坑里埋炸药,阻止他们继续挖。”
赵刚点点头,带着队员们朝着钟楼跑去。很快,钟楼的钟声“当当”地响起来,日军的士兵们纷纷朝着钟楼的方向看去。吴贤趁机带着队员们,冲上去解开百姓们身上的绳子,让他们赶紧往城外跑。
几个日军士兵发现了他们,举着枪冲过来。吴贤举起洛阳铲,一铲砸在一个士兵的胸口,士兵倒在地上。其他队员们也冲上去,很快就解决了这几个士兵。吴贤赶紧让队员们在挖掘的坑里埋上炸药,设置好引爆时间,然后带着队员们撤离。
刚跑出没多远,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坑里的炸药爆炸,碎石和泥土把坑填了一半。日军的指挥官气得暴跳如雷,下令朝着吴贤他们的方向开枪。吴贤带着队员们,借着夜色的掩护,朝着城外跑去,与赵刚汇合后,一起撤回了郑州。
回到郑州,吴贤立刻让队员们照顾受伤的同伴,自己则和老郑、赵刚商量下一步的计划。老郑拿出一张郑州和开封的地图,在上面画了几个圈:“日军的主力还在城郊,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很可能会进攻洛阳,毕竟洛阳的文物最多。咱们得赶紧通知洛阳的沈先生,让他们做好准备。”
吴贤点点头,立刻让小李骑着快马去洛阳报信。可没过多久,小李就跑了回来,脸色苍白:“吴先生,不好了!洛阳那边传来消息,日军的大部队已经到了洛阳城外,沈先生他们正在死守,可鬼子的火力太猛,城墙已经被炸开了一个缺口!”
吴贤心里一紧,赶紧召集队员们:“咱们立刻回洛阳,支援沈先生!”
队员们虽然都很疲惫,但听到洛阳有难,纷纷打起精神,翻身上马。老郑也想跟着去,吴贤拦住他:“郑州这边也需要人守,你留下,组织百姓们做好防御,要是日军再来,就用咱们之前的办法对付他们。”
老郑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这把匕首你带着,关键时刻能防身。你们一定要平安回来!”
吴贤接过匕首,翻身上马,带着队员们朝着洛阳的方向疾驰而去。一路上,他们看到不少逃难的百姓,有的背着行李,有的抱着孩子,嘴里念叨着“鬼子又打过来了”。吴贤心里更急了,快马加鞭,原本四个时辰的路程,他们三个时辰就赶到了。
洛阳城外,日军的重炮还在朝着城墙轰击,城墙的缺口越来越大,沈文儒带着几个文物保护队员,用身体挡住缺口,不让日军冲进来。吴贤大喊着冲上去,队员们也跟着冲上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
“沈先生,你没事吧?”吴贤扶住沈文儒,看到他的胳膊被炮弹碎片划伤,鲜血已经浸透了衣服。
沈文儒摇摇头,指着城里:“文物都已经转移到地下仓库了,可鬼子的燃烧弹要是炸到城里,百姓们就完了。咱们得想办法把鬼子的重炮炸了。”
吴贤环顾四周,看到日军的重炮阵地在城外的高地上,周围有不少士兵守卫。他心里有了主意:“我带一队人,从城墙的另一侧绕过去,偷袭重炮阵地,你和赵刚在这里守住缺口,吸引鬼子的注意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沈文儒点点头:“你小心点,鬼子的阵地周围肯定有埋伏。”
吴贤带着十个身手矫健的队员,悄悄从城墙的另一侧爬下去,借着夜色的掩护,朝着日军的重炮阵地摸去。阵地周围果然有埋伏,几个日军士兵躲在草丛里,手里拿着枪。吴贤示意队员们停下,自己则掏出短刀,悄悄绕到士兵的身后,手起刀落,解决了他们。
队员们趁机冲上去,朝着重炮阵地里的士兵开枪。日军士兵们猝不及防,很快就被消灭了。吴贤让队员们在重炮上安装好炸药,设置好引爆时间,然后迅速撤离。
刚跑出没多远,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重炮被炸毁了。日军的指挥官看到重炮阵地被炸,气得大喊着让士兵们撤退。沈文儒和赵刚趁机带领队员们冲出去,乘胜追击,把日军赶出了几十里地。
洛阳城暂时安全了。吴贤站在城墙上,看着远处日军撤退的方向,心里却没有丝毫放松。他知道,日军只是暂时撤退,他们还会回来,还有更多的文物需要保护,还有更多的战斗在等着他们。
几天后,吴贤和沈文儒、赵刚一起,在洛阳城的指挥部里召开会议。沈文儒拿出一张中国地图,上面用红笔标出了日军已经破坏和即将进攻的文物遗址:“日军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毁掉中国所有的历史遗迹。除了郑州、开封、洛阳,西安的兵马俑、南京的明孝陵,都可能成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吴贤看着地图,心里沉甸甸的。他知道,仅凭他们这几支队伍,根本保护不了这么多的文物遗址。他站起身,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咱们得联合全国的抗日力量和文物保护者,一起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就算拼了性命,也要守住中国的根!”
众人纷纷点头。赵刚站起身:“我去联系附近的游击队,让他们也加入保护文物的队伍。”沈文儒也说:“我写信给全国各地的文物保护者,让他们做好准备,一旦日军进攻,就想办法转移文物。”
吴贤看着众人忙碌的身影,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虽然前路艰难,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一定能保护好中国的历史文化,把鬼子彻底赶出中国。
可他不知道的是,日军的总部已经制定了一个更加疯狂的计划——他们要在全国范围内投放“文物探测仪”,找到所有隐藏的文物遗址,然后用飞机投掷燃烧弹,把这些遗址全部烧毁。而且,他们还从德国引进了最新的爆破技术,准备用来炸毁西安的兵马俑和南京的明孝陵。
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正在笼罩着整个中国。吴贤和他的同伴们,以及所有的中国人民,即将面临一场最残酷、最艰难的战斗。他们能否在这场战斗中保护好中国的历史文化,能否迎来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一切都迎来未知数。但吴贤知道,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中国人民都不会屈服,都会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好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历史痕迹。
洛阳城的指挥部里,油灯的火苗被穿堂风晃得忽明忽暗。吴贤摊开沈文儒刚送来的密信,信纸边缘被火烤得发卷,上面用炭笔写着一行加急字:“日军在太原集结‘文物探测队’,携带德制探测仪,目标直指西安兵马俑,三日后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