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7章 尸易无限(132)(第2页)
“快把艾草绳点燃!”林薇说着,掏出打火机点燃艾草绳,火苗“腾”地窜起来,照亮了后室的景象。后室中央有一张石床,石床
老烟枪用探杆敲了敲冰面,探杆传来坚硬的触感:“冰面有半尺厚,们拿出镐头,轮流敲冰,冰面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很快就碎成了小块,露出
我们把防水布铺在积水里,踩着防水布走到石床旁。阿古拉用蒙古刀插进莲花纹的石板缝里,轻轻一撬,石板“啪”的一声弹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暗格,暗格里飘出一股刺鼻的气味——是瓷器的土腥味。
林浩掏出冷光棒,扔进暗格,冷光棒照亮了暗格内部,里面放着一个玉制的盒子和一个青瓷尊,玉盒上刻着南唐的文字,青瓷尊的莲花纹栩栩如生,正是我们要找的南唐玉哀册和青瓷莲花尊!
“太好了!终于找到了!”我激动地想把玉盒拿出来,却被瞎子拉住:“等等!暗格的墙壁上有机关!”我们仔细一看,果然,暗格的两侧墙壁上有很多小孔,是发射毒箭的机关。
老烟枪掏出盾牌,挡在暗格前:“我来拿,你们掩护我。”他小心翼翼地伸进暗格,把玉盒和青瓷莲花尊拿了出来,刚拿出来,就听到“嗖嗖”的声响,毒箭从墙壁的小孔里射出来,幸好有盾牌挡住,毒箭全射在了盾牌上。
我们把玉哀册和青瓷莲花尊放进防水袋里,刚想离开,突然,后室的墙壁开始震动,头顶的石块纷纷落下,积水里的冰渣子溅了我们一身。“不好!墓室要塌了!咱们快出去!”老烟枪大喊。
我们赶紧向入口跑去,刚跑到铁栅栏处,一块巨大的石块从头顶掉下来,挡住了去路。阿古拉掏出蒙古刀,和老烟枪一起用力砍铁栅栏,铁栅栏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很快就被砍断了。我们趁机冲出去,向防火道跑去。
刚跑出防火道,身后就传来“轰隆隆”的声响,后室塌了,入口被石块掩埋。我们瘫坐在草地上,大口喘着粗气,身上又湿又冷,但手里的防水袋却紧紧攥着,生怕掉在地上。
回到客栈后,我们把南唐玉哀册和青瓷莲花尊交给了南唐二陵博物馆。博物馆的专家看到文物时,激动得手都在抖,说这两件文物能填补南唐历史的空白,玉哀册上的文字还能纠正之前史料的错误,会立刻送到南京博物院保存,还会组织专家对青瓷莲花尊进行修复,争取早日展出。周老板听说我们找到了文物,特意做了一碗鸭血粉丝汤,汤里的鸭血鲜嫩,粉丝爽滑,吃得我们浑身暖和。
晚上,我们在客栈里烤火,松枝在火盆里“噼啪”作响,火光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暖洋洋的。林薇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北宋永昭陵——宋仁宗墓”。“我在古籍里看到,永昭陵藏在河南的‘巩义’,里面有‘北宋玉册’和‘定窑白瓷’,玉册是宋仁宗的即位诏书,用玉片做的,定窑白瓷是北宋的顶级瓷器,釉色洁白,全世界都少见,”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巩义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林浩、阿古拉对视一眼,都笑了。河南的巩义离这里千里之外,而且永昭陵在巩义的市区附近,游客多,不好靠近,墓里可能还有“防盗网”和“毒烟”,危险重重,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再远再险的路,我们都愿意走。
老烟枪点燃烟锅,深吸一口,烟圈在火光中慢慢散开:“走!北宋的宝贝咱也得护着!不过这次,可得带够隐蔽的装备,巩义市区人多,咱们得伪装成游客,别被人发现。而且永昭陵的‘地宫’在‘献殿’的信号。另外,墓里的毒烟是用‘迷迭香’和‘曼陀罗’做的,闻了会头晕,得带些防毒面具和解毒药。”
林浩已经开始收拾背包,把北宋的地图塞进包里:“我查了,永昭陵附近有个‘宋陵公园’,里面有很多专家,咱们可以找他们了解永昭陵的情况。而且公园附近有个客栈,位置隐蔽,适合咱们住。阿古拉,你草原上的骑马技术好,巩义的平原多,说不定也能用上。”
阿古拉笑着点头:“我还没见过北宋的瓷器,正好去看看,要是遇到野兽,我还能用蒙古刀保护大家。”
我们举起茶杯,茶杯里的生姜茶冒着热气,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南京雨还在下,远处的紫金山在夜色里只剩下模糊的轮廓,秦淮河的水波在灯光下泛着银光。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江苏的南京,到河南的巩义,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北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江苏的平原,到安徽的丘陵,再到河南的平原。巩义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远处的嵩山在阳光下泛着绿色的光,像一道天然的屏障。
我摸了摸怀里的防水袋,里面装着我们这次冒险的收获,又看了看身边熟睡的伙伴,心里充满了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河南的巩义展开,在那座神秘的北宋永昭陵里,又有多少历史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文物在等着我们去守护。
火车驶入巩义站时,初冬的阳光正透过薄雾洒在站台上,远处的嵩山轮廓隐约可见,路边的法桐树叶子落得只剩光秃秃的枝桠,风一吹,卷起地上的枯叶,打着旋儿飘远。林浩刚下车就裹紧了外套,笑着说:“这地方比南京干燥些,就是风大,吹得人头疼。永昭陵在市区里,游客肯定多,咱们得装得像些,别被人看出破绽。”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掏出屏蔽器检查了一遍:“献殿里的监控得屏蔽好,不然被保安发现就麻烦了。而且永昭陵的地宫在献殿钳剪断。另外,墓里的毒烟是迷迭香和曼陀罗混的,防毒面具的滤毒盒得选能防有机蒸汽的,再带些薄荷糖,含着能提神,防止被毒烟影响。”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水泥地,侧耳听了听远处的车流声:“我听到附近有钟声,应该是宋陵公园里的古钟。《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永昭陵是‘坐北朝南’的格局,地宫正好卡在‘龙脉’上,地气纯,但也有‘阴煞’,是陪葬的器物生出来的,得带些朱砂,撒在身上能驱邪。而且地宫的‘石门’是用北宋的‘机关锁’锁着的,得找到锁孔才能打开,锁孔藏在门旁边的‘牡丹纹’石刻里。”
我们在宋陵公园附近找了家客栈,客栈老板是个年轻人,姓王,对永昭陵的历史很熟悉:“永昭陵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献殿晚上有保安巡逻,每小时一次,你们得趁巡逻的间隙进去。地宫的入口在献殿的‘地砖’过墓道里的防盗网很粗,得用结实的断线钳才能剪断。”
王老板还给我们画了张献殿的平面图:“献殿的监控在四角,屏蔽器得放在中间,才能全屏蔽。而且地宫的积水不多,但地面滑,你们得穿防滑鞋,再带些手电筒,里面很黑。”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忙着准备:林薇从劳保用品店买了四副防有机蒸汽的防毒面具和几包薄荷糖;林浩网购了两把重型断线钳和几台屏蔽器,又买了几件游客常穿的外套,用来伪装;老烟枪则把探杆磨得更尖,还在杆头裹了铜片,能检测毒烟的浓度;我和瞎子、阿古拉去宋陵公园踩点,摸清了保安的巡逻路线和监控的位置。
出发那天,天刚黑,我们就穿着游客外套,背着装备向宋陵公园走去。公园里的游客已经很少了,只有几盏路灯亮着,昏黄的灯光照在永昭陵的石碑上,显得格外肃穆。我们绕到献殿的后面,等巡逻的保安走后,迅速钻进献殿。
献殿里很安静,只有风吹过窗户的声响。林浩赶紧把屏蔽器放在献殿中间,按下开关,屏蔽器发出轻微的“嗡嗡”声,监控的指示灯立刻灭了。我们松了口气,开始找刻着“宋”字的地砖。
找了大概十分钟,阿古拉终于在献殿的西北角找到了地砖:“在这里!你们看,这‘宋’字刻得很细。”我们掏出工兵铲,小心翼翼地掀开地砖,是迷迭香的味道,混着曼陀罗的刺鼻气味。
“快把防毒面具戴上!”林薇说着,率先戴上面具,我们也跟着戴上,然后点燃艾草绳,扔进洞口。艾草绳在洞里燃烧着,没有熄灭,说明里面有空气,我们顺着洞口的梯子往下爬。
墓道里很窄,全是水泥,墙壁上刻着北宋的纹饰,画的是宫廷宴会的场景,颜色已经很暗淡,只剩下模糊的轮廓。走了大概十分钟,前面出现了一道防盗网,钢筋有手指那么粗,挡住了去路。
“快用断线钳!”老烟枪说着,掏出断线钳,和林浩一起用力剪钢筋。钢筋很粗,剪起来很费力,我们轮流用力,剪了二十多分钟,才剪出一个能容人通过的洞。我们钻过防盗网,继续往前走。
又走了大概五分钟,前面出现了一扇石门,石门上刻着北宋的牡丹纹,正是瞎子说的机关锁。我们在牡丹纹的石刻里找锁孔,找了很久,林薇终于在牡丹花瓣的根部找到了一个小孔:“这就是锁孔!”
老烟枪掏出一根细铁丝,插进锁孔里,慢慢转动。过了一会儿,石门发出“咔嚓”的声响,缓缓打开,一股更浓的香味从里面飘出来,带着淡淡的瓷器味。
石门后面是一个宽敞的地宫,地宫中央有一座石棺,石棺上刻着宋仁宗的画像,画像周围镶嵌着玛瑙和绿松石。石棺的旁边,放着一个玉制的盒子,盒子上刻着北宋的文字,应该就是装北宋玉册的盒子。盒子旁边还放着几个白瓷碗,釉色洁白,正是我们要找的定窑白瓷。
“终于找到了!”林浩兴奋地跑过去,刚靠近石棺,脚下突然传来“咔嚓”的声响,地面上弹出一根细针——是毒针机关!幸好林浩反应快,赶紧躲到旁边,毒针擦着他的裤腿,扎进了水泥地里。
“小心地面的‘方格纹’地砖!”瞎子大喊,“踩错一块就会触发毒针!得跟着我走,我能听出哪块砖是安全的。”我们跟着瞎子,踩着他指的地砖,慢慢走到玉制的盒子旁。
盒子上有一把铜锁,锁上刻着北宋的花纹。老烟枪用铁丝打开铜锁,我们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放着一套玉册,玉册用银丝串联,上面刻着北宋的文字,正是宋仁宗的即位诏书!旁边的定窑白瓷完好无损,碗底刻着“官”字,是官窑出品,格外珍贵。
“太好了!这两件都是国宝!”我激动地把玉册和定窑白瓷放进防水袋里,突然,地宫的墙壁开始震动,头顶的水泥块纷纷落下,远处传来保安的脚步声——是屏蔽器的电量用完了,监控恢复了,保安发现了异常!
“不好!保安来了!咱们快出去!”老烟枪大喊。我们赶紧向墓道跑去,刚跑到防盗网处,就听到保安的声音:“里面有人!快站住!”
我们钻过防盗网,顺着梯子往上爬,阿古拉在最后面,用蒙古刀把梯子砍断,防止保安追上来。我们爬出洞口,盖上地砖,迅速跑出献殿,向客栈跑去。保安在后面追,我们不敢回头,拼命跑,直到冲进客栈,锁上门,才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
第二天一早,我们把北宋玉册和定窑白瓷交给了宋陵公园的文物管理处。管理处的张主任看到文物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说这两件文物能还原北宋的宫廷历史,玉册上的文字还能补充史料的不足,会立刻送到河南博物院保存,还会组织专家对定窑白瓷进行修复,争取早日展出。王老板听说我们找到了文物,特意做了碗巩义烩面,面条筋道,汤汁浓郁,吃得我们连连称赞。
晚上,我们在客栈里庆祝,林薇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南宋宋理宗墓——会稽”。“我在古籍里看到,宋理宗墓藏在浙江的‘绍兴’,里面有‘南宋金腰带’和‘龙泉青瓷’,金腰带是宋理宗当年戴的,上面镶嵌着宝石,龙泉青瓷是南宋的顶级瓷器,釉色青翠,全世界都少见,”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绍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