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4章 尸易无限(139)(第3页)

 

我和老烟枪、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尔、腾格尔、小杨、达来对视一眼,都笑了。江苏南京离这里千里之外,明孝陵在紫金山脚下,冬天的南京湿冷刺骨,暗格里可能有“积水”和“白蚁”,而且青花梅瓶的瓷胎薄,一碰就碎,诰命卷轴的蚕丝怕虫蛀,保护难度极大,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再远再险的路,我们都愿意走。

 

老烟枪点燃烟锅,深吸一口,烟圈在灯光下慢慢散开:“走!明代功臣的宝贝咱也得护着!不过这次,可得带够防蛀和防摔的装备,白蚁药得撒在暗格周围,诰命卷轴得用防虫纸包好,再放进樟木箱——樟木能驱虫。而且暗格的‘石门’是明代的‘铜销锁’,锁上刻着‘徐府’二字,销子藏在‘府’字的‘宝盖头’里,得用细铁丝弯个小钩勾出来,我已经让林浩磨了根细铁丝,保证够尖。另外,青花梅瓶得用气泡膜裹三层,再放进泡沫箱,箱底垫上棉花,防磕碰。”

 

林浩掏出手机,打开明孝陵的卫星图:“我查了,徐达墓在明孝陵的‘东北侧’,暗格在墓的‘祭台’趁明孝陵闭馆后进去,里面的监控是红外的,得用信号屏蔽器把红外信号挡住,再用黑布把镜头蒙住。”

 

达来听到要去南京,眼睛里亮了起来:“我早就想看看紫金山了!南京的鸭血粉丝汤我在网上见过,这次一定要尝尝。而且我力气大,扛樟木箱肯定没问题,遇到积水,我先把水抽干,保证卷轴不沾水。”

 

我们举起酒杯,酒杯里的西凤酒泛着透明的光,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西安夜景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梁山在夜色里只剩下模糊的轮廓,寒风还在吹着,像是在为我们的新旅程送行。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陕西的西安,到江苏的南京,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东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陕西的黄土高原,到河南的平原,再到江苏的水乡。远处的紫金山在阳光下泛着绿色的光,明孝陵的红墙黄瓦在绿树间若隐若现,徐达墓的石人石马静静立在祭台两侧。

 

我抱着装有唐三彩马照片的盒子,手里攥着白蚁药,心里满是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江苏南京的明孝陵展开,在那座神秘的徐达墓暗格里,又有多少明代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青花梅瓶和诰命卷轴在等着我们去守护。

 

火车驶入南京南站时,初冬的冷雨正斜斜地打在站台玻璃上,远处的紫金山在雨雾中露出黛色的轮廓,明孝陵的红墙黄瓦在绿树间若隐若现,徐达墓的石人石马在雨里立得笔直,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桂花香和湿润的泥土味。林浩刚下车就把裹着气泡膜的泡沫箱抱在怀里,还不忘掏出白蚁药检查包装:“这南京的雨又冷又绵,青花梅瓶要是受了潮,瓷胎容易裂,白蚁药得提前撒在暗格周围,樟木箱的防虫纸也得铺够,别让虫子咬了诰命卷轴。”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摸了摸背包里的细铁丝,指尖蹭过铁丝磨尖的一端:“徐达墓的暗格在祭台的‘青石板’下,石板是明代的花岗岩,每块有三百多斤重,得用撬棍和钢丝绳一起抬,撬棍的顶端得包上软布,别把石板划出印子。而且暗格的‘铜销锁’刻在石门侧面,‘徐府’二字的‘府’字宝盖头里藏着销子,细铁丝得弯成‘L’形,轻轻勾住销子向外拉,力气大了会把销子弄断——我昨晚在木头上钻了个小孔练手,你们再试试。另外,诰命卷轴的蚕丝怕水,得带些吸水棉,发现卷轴上有水珠就赶紧吸,别让水渗进丝里。”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青石板,听着远处的雨声:“我听到徐达墓方向有落叶的沙沙声,应该是风吹的。《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徐达墓是‘紫金山龙脉’的分支,暗格卡在‘土脉’上,地气纯但‘湿煞’重,是雨水和瓷器生出来的,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吸潮,朱砂护着梅瓶不沾邪气。而且祭台的‘青石板’之间有‘糯米灰浆’,是明代的黏合剂,撬石板的时候别把灰浆弄掉了,不然石板会松动,容易被人发现。”

 

我们在明孝陵附近找了家临湖的民宿,民宿老板是个南京本地人,姓周,祖上曾在明孝陵管理处工作:“明孝陵晚上六点闭馆,闭馆后会有保安分区域巡逻,徐达墓这边的保安九点会到湖边的亭子歇脚,你们可以那时候去。而且祭台的青石板散了,能看出当年的防腐工艺。”

 

周老板还给我们泡了一壶雨花茶:“喝这个能驱寒,你们每天喝两杯,在墓里就不怕冷了。另外,徐达墓的祭台旁边有个‘石望柱’,柱子上刻着‘徐中山王’四个字,你们找到石望柱,就找对暗格的位置了。”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一边适应南京的湿冷气候,一边准备装备:林薇从药店买了十包吸水棉和几卷防虫纸,还借了两台便携式湿度计;林浩网购了四根重型撬棍和一卷承重钢丝绳,钢丝绳的挂钩包了厚软布,避免勾住青花梅瓶时划伤釉面;老烟枪则把细铁丝弯成“L”形,反复试验勾铜销锁的力度;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尔去徐达墓踩点,摸清了保安的巡逻路线和青石板的位置,腾格尔、小杨和达来则在民宿里练习抬青石板,确保动作协调,不会磕坏石板。

 

出发那天,晚上九点半,雨渐渐小了,我们背着装备向徐达墓走去。夜色里的明孝陵格外安静,只有雨声和落叶的沙沙声,祭台的青石板在月光下泛着冷光,石望柱的影子投在地上,像个沉默的守护者。我们走到石望柱旁,先把白蚁药撒在祭台周围,再用撬棍插进青石板的缝隙——石板果然松动,

 

阿古拉和巴特尔把撬棍顶在石板下,腾格尔和达来则把钢丝绳拴在石板的凸起处,我们一起发力,“哼哧”一声,青石板被抬起来一道缝,里面果然露出黑色的木炭层!我们小心翼翼地把木炭捧出来放进布袋,避免弄散,再用探杆探了探黄土,挖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挖到了一块青铜门,门上刻着“徐府”二字,正是铜销锁的位置。

 

林浩拿出弯好的细铁丝,轻轻插进“府”字的宝盖头里,慢慢勾住销子,一点一点地向外拉,销子“咔嗒”一声弹开,青铜门缓缓向内打开,一股带着瓷土味的凉风从里面飘出来——是明代青花梅瓶和诰命卷轴的味道!

 

我赶紧把吸水棉递过去,林薇先小心翼翼地把诰命卷轴从暗格里捧出来,卷轴用黄色的绸缎包着,打开一看,上面的蚕丝还很完好,“朱元璋”“徐达”等字样的朱红印章清晰可见,她轻轻用吸水棉擦了擦卷轴上的潮气,再用防虫纸包好,放进樟木箱。我戴上无菌手套,托着青花梅瓶的底座慢慢抱出来——瓶身上画着“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图案,青花釉色浓艳,人物线条流畅,正是我们要找的明代青花梅瓶!我们把梅瓶用气泡膜裹了三层,再放进泡沫箱,箱底垫上棉花,确保不会磕碰。

 

刚把东西收拾好,突然,远处传来保安的手电筒光束——是我们抬石板的时候,钢丝绳碰到了石望柱,发出了声响!“谁在那里?!”保安的喊声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

 

“快把石板盖回去!”老烟枪大喊,我们赶紧把青铜门推回原位,用细铁丝把销子复位,再把木炭层铺回去,将青石板抬回原来的位置,用糯米灰浆把缝隙填实,确保看不出撬动的痕迹。我们顺着祭台旁边的灌木丛溜出去,躲进湖边的芦苇丛,保安的手电筒光扫过祭台,没发现异常,转身走了。

 

回到民宿后,我们把青花梅瓶和诰命卷轴放在桌子上,周老板看到梅瓶,激动得直拍桌子:“这是真的明代青花梅瓶啊!我在南京博物院见过类似的,瓶身上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案是明初的经典纹饰,全国都没几件!”他赶紧联系了江苏省文物局的专家,专家们连夜赶了过来,用专业的文物运输箱把梅瓶和卷轴装走,还说要把这些文物送到南京博物院展出,让更多人了解明代的制瓷工艺和功臣制度。

 

晚上,我们在民宿里庆祝,周老板做了一桌南京菜,有盐水鸭、鸭血粉丝汤、松鼠鳜鱼,还有一壶金陵白酒。林薇喝了一口酒,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安徽寿县——楚幽王墓秘藏”。“我在古籍里看到,楚幽王墓的‘主椁室’方壶是楚幽王的礼器,壶身上刻着蟠螭纹,楚简上写着楚国的法律条文,是研究楚文化的重要资料,”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满是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安徽寿县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尔、腾格尔、小杨、达来对视一眼,都笑了。安徽寿县离这里千里之外,楚幽王墓在八公山脚下,冬天的八公山寒风刺骨,暗格里可能有“积水”和“流沙”,而且楚简怕氧化,一接触空气就容易变色,保护难度极大,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再远再险的路,我们都愿意走。

 

老烟枪点燃烟锅,深吸一口,烟圈在灯光下慢慢散开:“走!楚国的宝贝咱也得护着!不过这次,可得带够防氧化和防沙的装备,楚简得用密封袋装好,再充氮气,流沙的话得用防沙网把暗格周围围起来,别让沙子灌进去。而且暗格的‘石门’是楚国的‘龙纹锁’,锁上刻着龙纹,得按‘龙头、龙身、龙尾’的顺序触摸,顺序错了石门会自动锁死,我已经让林浩查了龙纹的结构,记熟了。另外,青铜方壶的壶盖是活动的,拿的时候得托着壶身和壶盖,别让壶盖掉下来摔碎。”

 

林浩掏出手机,打开楚幽王墓的卫星图:“我查了,楚幽王墓在寿县的‘楚文化博物馆’附近,暗格在主椁室的‘西侧’,那里的土层颜色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是深褐色的。咱们得趁博物馆闭馆后进去,里面的监控是360度无死角的,得用信号屏蔽器把整个区域都屏蔽了,再用黑布把监控镜头盖住。”

 

达来听到要去安徽,眼睛里满是兴奋:“我早就想看看八公山了!寿县的豆腐宴我在网上见过,这次一定要尝尝。而且我力气大,扛防沙网肯定没问题,遇到积水,我先把水抽干,保证楚简不沾水,青铜方壶我也会小心拿,保证壶盖不掉。”

 

我们举起酒杯,酒杯里的金陵白酒泛着透明的光,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南京夜景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玄武湖在灯光下泛着波光,雨声还在轻轻敲着窗户,像是在为我们的新旅程伴奏。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江苏的南京,到安徽的寿县,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西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江苏的水乡,到安徽的山地,再到寿县的平原。远处的八公山在阳光下泛着绿色的光,楚文化博物馆的青砖灰瓦在山脚下格外醒目,楚幽王墓的封土堆像一座小山,静静卧在博物馆旁边。

 

我抱着装有青花梅瓶照片的盒子,手里攥着氮气密封袋,心里满是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安徽寿县的楚幽王墓展开,在那座神秘的主椁室暗格里,又有多少楚国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青铜方壶和楚简在等着我们去守护。